第298章 地狱图景(1 / 4)
四十八小时的等待,对于主控室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极致的煎熬。
这里没有窗户,分不清白天黑夜。
墙上的挂钟,成了唯一的时间参照。
时针每走一格,都像是在众人的心上,用钝刀子割一下。
没有人离开。
就连钱卫国主任,这位身居高位的领导,也只是让秘书送来了几箱军用压缩饼干和几暖瓶热水。
他搬了张椅子,就坐在机柜不远处,和王老、姜晨一起,默默地守着。
年轻的工程师们,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
他们有的靠在墙角,抱着一本厚厚的技术手册,却半天也翻不了一页;有的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算法的某个细节,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更多的人,只是呆呆地坐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台不断闪烁着指示灯的主显示器,眼神中充满了疲惫、紧张和一丝不敢放大的期盼。
他们不敢去想失败的后果。
林浩所长还躺在医院里,整个项目的命运,都压在了这次堪称“异想天开”的实验上。
如果连姜晨都失败了,那“磐石计划”,就真的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
姜晨是所有人中最平静的一个。
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控制台前,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由0和1组成的数据流。
偶尔,他会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机柜旁,用手感受着金属外壳散发出的惊人热量,聆听着内部晶体管高速开关时发出的、细微的“嗡嗡”声。
这声音,是电流在奔涌,是数据在咆哮,是这个时代最前沿科技的心跳。
但在姜晨听来,这心跳声,实在是太慢了,慢得像个垂暮的老人。
他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吐槽。
就这么一台运算速度不过几十万次的大家伙,居然要占据一整个房间,需要独立的、功率惊人的供电系统,还需要像伺候祖宗一样给它配备专门的冷却循环风道。
而它处理这点数据,竟然需要整整两天两夜。
这效率,要是放在后世,连一块最廉价的手机芯片都比不上。
随便一个智能手环的处理器,都能把它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机柜内部,那些由无数个分立元器件和复杂走线构成的电路板上,电子信号正在以一种近乎“龟速”的方式,艰难地爬行着。每一次逻辑判断,都伴随着明显的延迟和巨大的能量损耗。
这,就是1981年计算机工业的真实写照——庞大、笨拙、缓慢,却又承载着整个世界的殷切希望。
他暗自叹了口气。
看来,等“磐-石计划”这边尘埃落定,成功造出第一台光刻机之后,下一个必须攻克的,就是芯片设计和制造本身了。
必须尽快把龙国的芯片产业,从这种“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一口气推进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只有让计算机的速度实现指数级的跃升,才能真正带动整个国防和工业体系的现代化。
否则,就算他有再多来自“系统”的先进图纸和算法,也会被这孱弱的硬件基础,死死地拖住后腿。
他收回思绪,重新将目光投向屏幕。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还是先解决这块“有毒”的玻璃吧。
他知道,这台凝聚了龙国当时最高计算心血的机器,正在以它全部的力量,去追寻那个他早已知晓的答案。
第四十八个小时,运算进入了尾声。
“运算进程,百分之九十九……”操作员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专注和紧张,变得有些沙哑干涩。他每报出一个数字,都像是在敲击着所有人的心脏。
“百分之九十九点五……”
“百分之九十九点八……”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慢慢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