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三代机之路(4 / 5)
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机身蒙皮的整体成型、大型构件的精密加工、数百万个铆钉的精确安装,都对制造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目前在这些方面,与鹰酱和毛熊等航空强国存在巨大差距。”
说白了,就是生产线不支持大规模生产。
就像后世鹰酱拆除了F22的生产线,即便技术是早就掌握的,但想要重启生产线,那代价连他们自己都难以接受。
陈广平深以为然:“是的,姜厂长。我们松州厂虽然有经验,但主要集中在二代机的生产。三代机的制造精度和复杂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量级。我们需要大量投资引进先进设备,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需要国家层面的巨大投入和长期规划。”
“没错,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投入和全国工业体系的协同。”姜晨强调,“我们可以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入手。虽然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还很原始,但我们可以尝试引入初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理念,用于结构优化、部件设计和加工路径规划。这能提高设计效率和制造精度,为未来的全面数字化打下基础。”
“同时,人才培养也是重中之重。”姜晨继续道,“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既懂航空理论又懂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包括气动设计师、结构工程师、飞控工程师、航电专家、发动机专家以及高技能技工。这需要建立完善的航空教育体系和实践基地。”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陈广平与林浩都在消化姜晨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挑战。
他们知道,姜晨所说的每一点,都直指龙国航空工业的命脉。
“姜厂长,您所说的这些,确实是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陈广平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点燃的希望,“但要实现这些,难度太大了。这几乎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在多个领域同时进行突破。”
“是的,难度巨大。”姜晨肯定道,“但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拥有自主研发的三代机,龙国空军才能真正掌握制空权,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而且,SHTC-1的成功,已经证明了我们在某些关键材料领域,具备了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能力。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先发优势。”
他看向陈广平,眼神坚定:“陈厂长,松州飞机制造厂作为龙国航空工业的骨干,责无旁贷。我们可以从概念设计开始,逐步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例如,先集中力量攻克数字飞控系统、高性能雷达和发动机核心机技术。同时,在气动布局上进行大胆探索,利用风洞试验和计算模拟,验证鸭式布局的可行性。”
“林所长,14所将是航电系统的核心力量。”姜晨转向林浩,“我们需要你们在JL-7A的基础上,继续研发更强大的机载雷达,并着手研究模块化航电架构和数据融合技术。同时,中距空空导弹的雷达导引头,也将是你们的重点攻关方向。”
林浩听着姜晨的部署,眼中充满了兴奋。
他知道,姜晨这是在为龙国航空工业勾勒一幅宏伟的蓝图,而他们,将是这幅蓝图的亲手绘制者。
陈广平深吸一口气,他看着姜晨年轻而充满自信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但姜晨所展现出的远见和能力,让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好!姜厂长!”陈广平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既然如此,我们松州飞机制造厂,愿意承担起这个重任!我们将立刻组建下一代战机项目预研团队,并向上面汇报,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投入!”
林浩也立刻表态:“14所也绝不掉队!我们会在航电和导弹导引头方面,全力以赴!”
三人相视一笑,虽然前路漫漫,但此刻,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挑战的决心。
林浩见他俩讨论得如此投入,甚至当起了后勤兵,默默地给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