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蓝天之证,首飞前夜(2 / 5)

加入书签

随后,他拿起玻璃罩,将样品取出,用手指轻轻敲了敲,又掂量了一下。

“咦?”

他寻思着,这不就是一块普通的复合材料吗?

虽然颜色和触感有些特别,但从外观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他见过太多所谓的“新材料”,最终都因为这样那样的缺陷而无法投入实际应用。

还不等陈广平开口询问,林浩就耐不住性子了。

他知道陈广平的谨慎,也知道SHTC-1的颠覆性,必须抢在陈广平形成固有印象之前,将SHTC-1的真正价值展现出来。

“老陈,你可别小看这块小小的材料!”林浩语气急促,“它的本事可大着呢!它将彻底解决我们JL-7A雷达的散热顽疾,让歼-7D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战能力!”

陈广平闻言,眉头微微一挑。

他知道林浩的性格,不轻易夸大其词,能让他如此激动,这块材料恐怕真有些门道。

但他依然保持着工程师的冷静,示意林浩继续。

林浩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介绍SHTC-1的性能和意义。

他首先从JL-7A雷达的散热问题入手,解释了目前歼-7D在搭载该雷达时所面临的困境:雷达在全功率工作时,内部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现有的铝合金雷达罩和内部结构材料导热性能不足,导致热量无法及时散发,雷达工作温度过高,进而影响雷达的性能稳定性、精度,甚至缩短其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烧毁,雷达不得不降频工作,这大大限制了JL-7A的探测距离和处理能力,使得歼-7D的整体作战效能无法达到设计指标。

“而SHTC-1,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林浩指着SHTC-1样品,语气坚定,“它是一种超导热复合材料,其核心设计理念,是构建一种‘定向热传导网络’。我们可以想象,在材料内部,通过纳米级甚至原子级的精确控制,构建出无数条‘热量高速公路’。这些通道由具有极高热导率的碳基纳米结构构成,它们就像是无数条微型的高速公路,专门用于传输热量。”

“同时,这种材料还引入了一种‘声子阻尼矩阵’。这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或陶瓷基体,它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抑制声子在非传导方向上的散射和衰减,同时确保与碳基纳米结构之间的完美界面结合,减少热阻。这意味着热量能够沿着我们设计的路径,高效地从热源传导出去,而不会在材料内部形成堆积。”

“更令人惊叹的是,SHTC-1还具备一种‘内部热虹吸机制’。”林浩的声音带着一丝神秘,“在材料内部,我们设计了微米级的封闭毛细管网络,填充具有高汽化潜热的液态金属或相变材料。当局部温度升高时,液态金属会汽化,吸收大量热量,然后蒸汽在压差作用下流向低温区凝结,释放热量,从而实现高效的远距离热量传输。这就像是材料内部自带了一个微型热管系统,能够主动将热量从热点区域快速导出。”

这让一旁的姜晨对林浩高看了几分。

不愧是14所的副所长,学习能力就是强,从拿到相关资料到理解,才不过一天时间,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

林浩的讲解,虽然没有像姜晨那样深入到每一个技术细节,但他用清晰的语言,将SHTC-1的颠覆性原理和机制,以及它对散热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呈现在陈广平面前。

陈广平听得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思索。

他从事飞机制造几十年,深知航空材料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林浩所描述的这些概念,超出了他目前所了解的任何一种材料科学理论。

他知道,如果林浩所言非虚,那么这块SHTC-1,将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雷达散热问题,它将是整个航空工业的革命。

“林所长,你说的这些,听起来确实令人振奋。”陈广平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