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沪上初抵与迷雾中的船厂(3 / 4)
术的空白。而沪东厂的困境,则更多地集中在大型、复杂船舶的设计制造能力,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上。
“缺乏新的、有挑战性的大项目……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船体材料不过关……”姜晨在心中默默地咀嚼着李卫民话语中的关键词。
他突然想起了之前在龙阳厂,冯远征教授提到过的,关于建设新厂区,将其提升为全国重点示范军工厂的规划。当时,冯教授就曾暗示过,希望龙阳厂能够承担起更重要的生产任务。
难道……上级的意图,是想让龙阳厂,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想让他姜晨,利用在“前哨一号”和“焚风之焰”项目中展现出的“点石成金”般的技术整合和创新能力,来帮助沪东造船厂,甚至整个龙国的造船工业,突破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个猜测,让姜晨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肩上的担子,可就不仅仅是陆军装备那么简单了!那将涉及到海军装备的现代化,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海洋战略的未来!
“李主任,我冒昧地问一句,”姜晨沉吟片刻,开口问道,“咱们国家海军目前最急需的,或者说,制约我们海军走向远洋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李卫民没想到姜晨会问得如此直接和尖锐。他与老张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闪过一丝惊讶和……一丝期待。
这个问题,他们厂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私下里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也向上级反映过多少次,但似乎总是……石沉大海。
“姜副总师,您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李卫民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说道,“要说瓶颈,那可太多了!但如果说最核心、最致命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愿闻其详。”姜晨的表情变得专注起来。
“第一,就是我们的‘心脏’不行!”李卫民伸出一根手指,语气沉重,“也就是舰船的动力系统!我们目前能够自主生产的舰用柴油机和蒸汽轮机,无论是功率、可靠性、还是燃油经济性,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这就导致我们的军舰,跑不快、跑不远、还老出毛病!想要走向深蓝,没有一颗强劲可靠的‘中国心’,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不行!”李卫民又伸出第二根手指,“也就是舰载电子设备和作战指挥系统!包括雷达、声呐、火控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一部分能仿制,一部分还在摸索,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集成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真要打起仗来,很可能就成了‘瞎子’和‘聋子’,空有一身炮弹也打不准,打不着!”
“特别是防空反导能力,”李卫民补充道,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掠海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我们现有的水面舰艇,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防御手段!这在现代海战中,是致命的!”
“第三,”李卫民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声音也压得更低了,“也是最让我们这些造船人感到憋屈和无奈的……就是我们缺少一艘真正的、能够支撑远洋作战、体现大国海军地位的‘大家伙’!”
“大家伙?”姜晨心中一动。
“是的,大家伙!”李卫民眼中闪过一丝渴望的光芒,但很快又黯淡下去,“我说的,是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姜晨的脑海中炸响!
虽然他早有预感,这次沪上之行可能与海军装备有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直接触及到如此敏感和核心的领域!
在这个时代,航空母舰,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和远洋作战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拥有航母,意味着拥有了移动的国土和空中打击平台,意味着可以将国家的海上力量,延伸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深蓝大洋!
然而,对于当时的龙国而言,航空母舰,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