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3 / 4)
p>
他这番话虽然也是场面话,但至少表明了合作的态度。
接下来,高明伟便开始介绍十四所方面对于项目推进的初步设想和计划。
他摊开带来的几张图纸和文件(都是经过脱密处理的简化版本),开始讲解雷达的总体构成、关键技术指标、以及十四所负责的核心单元,如发射/接收(T/R)组件的初步方案、信号处理器的基本架构、相控阵天线的基本原理等。
他的讲解专业而流畅,时不时冒出一些普通人听不懂的术语,如“脉冲压缩”、“多普勒滤波”、“旁瓣抑制”、“波束赋形”等等。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专注起来。
王厂长和陈参谋听得云里雾里,只是象征性地点头。
而十四所的另外三位专家则不时补充几句,或者低声讨论着其中的技术细节。
姜晨则听得异常认真。
虽然高明伟讲的很多内容,在他脑海中系统提供的完整资料里都有更详细、更先进的版本,但他依然仔细倾听,将对方的思路与系统的方案进行对比和印证。
他发现,十四所目前采用的技术路线,确实与系统推荐的“混合体制简化型相控阵”有相似之处,这或许也是冯远征教授看到他的方案后如此震惊和重视的原因,但在一些关键技术点的选择和实现方式上,还是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例如,在移相器的选择上,他们似乎更倾向于技术相对成熟但损耗较大、响应速度较慢的铁氧体移相器;在信号处理方面,受限于当时国内芯片和计算能力,他们的算法还比较基础,对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考虑不足;在T/R组件方面,他们显然还在探索无源相控阵的路径,距离实现有源相控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如此,姜晨依然对十四所的专家们充满了敬意。
能够在如此落后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下,摸索出这样的方案,并且敢于挑战相控阵这样的尖端技术,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根据我们初步的方案,”高明伟讲解完核心电子部分后,话锋一转,看向姜晨和王厂长,“我们希望龙阳厂方面,能够尽快承担起以下几项工作:”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开始布置任务,丝毫没有在意姜晨才是这次项目的第二负责人:“一是天线阵面的结构框架制造。这是相控阵雷达的基础,对平面度、刚度和安装精度要求极高。我们需要你们根据我们提供的图纸(稍后会提供详细图纸),利用你们新引进的精密加工设备,尽快拿出样品。”
“二是天线俯仰和方位旋转的基座与驱动机构。这部分需要承受天线的重量,并保证在高低和方位上的精确、稳定转动,涉及到大型精密机械加工和传动技术。”
“三是雷达方舱的设计与制造。需要满足设备的安装、散热、电磁屏蔽、以及一定的野战环境适应性要求。”
“四是电源系统的配套。雷达是耗电大户,需要稳定可靠的大功率电源支持。”
“五是……部分辅助电路板的装配和焊接,我们会提供原理图和元器件清单。”
高明伟一条条地说着,这些任务,基本都落在了精密机械制造、结构设计、生产装配等龙阳厂相对擅长的领域。
核心的电子设计和元器件研制,则完全由十四所包揽。
这个分工,完全符合之前的预期,也印证了十四所对龙阳厂“制造基地”的定位。
王厂长连连点头,表示没有问题,保证按时完成。
然而,就在高明伟准备结束发言时,姜晨却突然开口了。
“高工,关于天线阵面结构框架的制造,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各位专家探讨一下。”姜晨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认真。
高明伟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副总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想法”。
他看了看姜晨,又看了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