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集 玉楼转态频示好(3 / 5)
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这是《周南·葛覃》里的句子,讲的是女子采葛织布、归宁父母的故事,描绘的是家庭和乐的景象。
沈月娥皱起眉头——黛玉为何偏偏选这几句?是在祝福她母子平安、家庭和睦?还是在暗示她需要“归宁”
般的庇护?可她的娘家早已败落,哪里来的庇护?难道是指贾府?
她一页页翻看《诗经》,现里面有不少黛玉的批注,多是对诗句意境的解读,偶尔也有几句感慨,比如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旁写着“花开易落,繁华终是空”
,透着淡淡的悲秋之意。
翻到最后几页时,她忽然现一张夹在书里的小纸条,上面画着一个简单的庄子轮廓,旁边写着“西”
字——只是纸条边缘已经磨损,像是被人反复折叠过。
“紫鹃姑娘,”
沈月娥叫住正要离开的紫鹃,举起纸条,“这纸条是夹在书里的,不知是不是三小姐不小心落下的?”
紫鹃看了一眼纸条,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恢复平静:“许是小姐看书时夹的便签,姨娘若是没用,奴婢带回去便是。”
她伸手去接,手指却不小心碰到了沈月娥的手,沈月娥只觉得她的指尖冰凉,还在微微颤抖。
紫鹃走后,沈月娥拿着那张纸条,心里的疑云更重了。
庄子轮廓、“西”
字——她忽然想起,李瓶儿被送走后,便是安置在西门外的庄子里,最后也“病故”
在那里。
黛玉夹这张纸条,是在提醒她去查西门外的庄子?还是在暗示李瓶儿的死有蹊跷?
她让翠儿把纸条收好,又吩咐道:“你想办法联系沈青,让他去查一下西门外的庄子,看看现在是谁在打理,李瓶儿去世时的情况,有没有留下什么遗物。
记住,一定要小心,别让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0集:玉楼转态频示好(第22页)
翠儿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
沈月娥坐在窗边,看着手里的《诗经》,忽然觉得这本书像一个谜题,每一页都藏着线索,而黛玉,就是那个出题的人,在暗处看着她如何破解。
(四)
潘金莲的来访,打破了沈月娥的沉思。
她依旧穿着一身水绿色的衣裙,手里拿着一个绣绷,上面绣着一朵盛开的海棠花。
一进门,就笑着说:“姐姐,我听说三小姐给你送了本《诗经》,特意来看看。”
沈月娥将书递给她,潘金莲翻了几页,目光停在扉页的诗句上,啧啧称奇:“三小姐这字写得真是好,清丽又有风骨。
只是这几句《葛覃》,选得倒是有意思——姐姐可知,这诗里说的‘归宁’,在咱们府里,可没那么简单。”
“妹妹何出此言?”
沈月娥故作疑惑。
潘金莲放下书,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姐姐有所不知,前几日三小姐不仅给你送了书,还给邢夫人送了一盆兰草,说是自己养的‘墨兰’,稀罕得很。
邢夫人收了兰草,却把它放在了院子角落,连水都懒得浇,没过几日就枯了。”
沈月娥心中一震:黛玉也给邢夫人送了东西?这不是单独示好,而是在平衡各方关系?还是在试探邢夫人的反应?
“三小姐心思玲珑,咱们这些俗人,哪里猜得透。”
沈月娥避开潘金莲的目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倒是妹妹消息灵通,连邢夫人院里的事都知道。”
“我不过是听丫鬟们嚼舌根罢了。”
潘金莲笑了笑,话锋一转,“对了,姐姐,我还听说,老爷近日在查三年前的药材采购账目,好像有几笔支出不太对劲,邢夫人的娘家侄子,前几日还来府里找老爷,想解释什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