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集 玉楼转态频示好(2 / 5)
。
不过是闺中消遣之作,姨娘不嫌弃便好。”
她没有解释诗句的深意,反而话锋一转,聊起了院中的菊花,“这几株‘墨菊’品相不错,深秋开花,最是耐寒。
姨娘若是喜欢,改日我让园丁送些花肥过来。”
沈月娥心中一动——黛玉这是在示好?还是在试探她的喜好?她笑着应下:“那就多谢三小姐费心了。
妾身对花草不甚了解,有劳小姐记挂。”
(二)
两人又闲聊了片刻,大多是关于诗词书画的闲话。
黛玉说起近日读的《昭明文选》,提到其中“归园田居”
的句子时,眼神里露出向往;沈月娥则偶尔搭话,多是些“妾身读书少,听小姐说便觉得有趣”
的谦辞,始终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一炷香的功夫很快过去,黛玉起身告辞:“时辰不早了,不打扰姨娘休息。
日后若有闲暇,姨娘也可去我院里坐坐,看看书,聊聊天。”
“一定。”
沈月娥扶着翠儿的手起身,送黛玉到院门口。
看着黛玉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她才松了口气,手心已沁出薄汗。
“姨娘,这帕子……”
翠儿接过沈月娥递来的丝帕,仔细看了看,忽然指着竹节下方,“您看这里,好像有个小小的墨点,是不是不小心蹭到的?”
沈月娥凑过去一看,果然在最下面一根竹节的末端,有个针尖大小的墨痕,不仔细看根本现不了。
她心里咯噔一下——黛玉素来爱洁,绣帕子怎会留下墨痕?这会不会是某种记号?她让翠儿取来温水,用棉签轻轻擦拭,墨痕却丝毫未褪,显然是故意点上去的。
“把帕子收好,放在我妆奁最里面的抽屉,别让任何人碰。”
沈月娥的声音沉了下来,“再去打听一下,三小姐今日来之前,去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人。”
翠儿连忙应下,拿着帕子去内屋。
沈月娥独自站在廊下,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在她的裙摆上。
她想起黛玉看她腹部时的眼神,想起那行“未出土时先有节”
的诗句,想起那个奇怪的墨点——黛玉绝不是单纯来送帕子的,她一定在传递什么信息,只是这信息太过隐晦,她暂时无法破解。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总在留意黛玉的动向。
翠儿打听来消息,说黛玉那日从揽月轩回去后,便闭门看书,未曾见任何人;邢夫人院里的人则说,邢夫人听说黛玉来访,气得摔了一只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碗,骂道“一个没爹没妈的孤女,也敢来插手内宅的事”
;王熙凤那边倒是平静,只是让平儿多留意揽月轩的动静,还特意吩咐小厨房,每日给沈月娥加一道安胎的汤羹。
最让沈月娥在意的,是赵姨娘的反应。
翠儿从看守秋爽斋的婆子那里听说,赵姨娘得知黛玉来访后,在屋里哭闹了半日,摔碎了巧姐儿之前送她的布偶,还喊着“一个个都去巴结那个狐媚子,连三小姐都眼瞎了”
,最后被赶来的王熙凤厉声训斥,才安分下来。
这些反应,像一块块碎片,在沈月娥的脑海里拼凑出一幅复杂的图景:黛玉的来访,搅动了府里原本微妙的平衡,邢夫人的愤怒、赵姨娘的嫉妒、王熙凤的警惕,都在暗示——黛玉的举动,绝不是个人行为,或许与她背后的贾府有关,甚至可能牵扯到更深的利益纠葛。
(三)
沈月娥还没理清头绪,黛玉的第二份“礼物”
又到了。
这日午后,紫鹃送来一本蓝皮手抄本,说是黛玉给沈月娥解闷的《诗经》。
沈月娥接过书,手指抚过封面——封面是用深蓝色的粗布做的,边角有些磨损,显然是黛玉常用的旧书。
她翻开扉页,上面用清秀的小楷写着几行字:“葛之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