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浮屠(5K合章)(3 / 5)

加入书签

今生的困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来世能投胎到哪儿,来世是由自己本身承受因果。

同时,这並不影响原本的子孙承负观念。

浮屠教是没有拋离大汉的基础观念的,这很高明,而且显得浮屠教很有优势。

因为『皈依浮屠』消解业障,就能得到超脱,子孙后代就不用再承受自己的罪孽果报了。

这是皈依的价值。

因此他们会宣称皈依浮屠后就要忘却前尘,从此不再是俗世之人——在他们的教义中,这是断舍离,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罪孽牵连后代。

而如果自身布施德业,修行有成,下辈子投胎得享富贵,那子孙明显是能有福同享的……

这就是一个极具针对性的改善型產品。

这种新產品比起太平道有很多优势,因为这不是为了维稳而开发的,这是为了占领市场而开发的產品。

浮屠教的概念优势在於,每个人都是永生不灭的,每个人都自负因果,恶果自己承担,善报却可以子孙同享,这更符合人的自私本性。

同时,这些观念更符合黔首、罪民以及恶人的心理。

因为黔首比豪门更需要“来世福报”。

为了快速得到大眾认同,浮屠教同样走了施捨救济路线,这是获取信徒以及刷善名最快的方式。

布施需要钱粮资本,而浮屠教也和太平道一样,是先让信徒『布施功德』,然后再由僧人当中间商,把功德布施给饥民。

但与太平道或五斗米道不同的是,浮屠教没有制定固定的贡献標准,他们没有把所有人视为同样的人。

——他们提出的观念是,布施得越多,功德就越多。

而且,布施不仅只有捐献钱粮賑济行善,也可以修建寺庙,为佛陀塑金身,传播佛法,或是拉人头……

不仅灌输內卷思维,而且还有传销逻辑,只是一切都用了“布施”这个充满仁善的名义。

这种多管齐下的路数,就能適用於所有人群。

达官贵人要消除业障,贫民黔首要追求来世,悲惨者要忘却前尘,犯罪分子要立地成佛……

每个人都能找到匹配的需求。

以布施吸纳教眾,再以布施的金额来划定来世功德。

为了確保信徒能把钱捐到庙里,还提倡戒律修行,劝人们不享受、不爱財,保持清苦朴素,这样就能让信徒把省下来的財货全都捐到庙里……

而且,这是为了信徒们的功德……

他们说佛陀宽恕一切,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於是常拿屠刀的歹人,为了来世果报,便成了浮屠教的打手。

丹阳兵这种经常杀戮劫掠的部队会成其信徒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贫苦信徒也確实能得到救济,得了那碗粥,便会真心实意的为其传播仁善之名,浮屠教也就成了仁善的代表。

佛陀的慈悲之相,也就树立起来了。

说到最后,糜竺竟觉得这浮屠教毫无破绽……

因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情合法的,所有教义当然都是编造出来的谎言和神话,但编神话並不属於诈骗。

僧人只是在传播信仰,修行化缘是很正常的,哪怕信徒把所有家底都贡献出来了,那也是信徒自己为了功德福报而舍財布施,属於捐赠行为,確实不违法。

……

另一边,张飞一路南行,来到了下相城外。

一路上,田里全都没有备水保肥,道路也颇有些泥泞。

城墙破败,城外驛站也没人管理。

而城內,却能见一座九重浮屠寺拔地而起,规制如同皇宫一般。

数千民夫正在风雪中扛运巨木入城,號子声与诵经声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