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三?左记室思咏史》(2 / 3)
古代,这里常是与匈奴作战的偏远前线,代表着战事频发的边疆地区。诗人认为应当学习卫青和霍去病,奔赴边疆,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此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积极入世、通过战功获取功名的人生道路的赞赏与向往。
4. 圭组贤君眄,青紫明主恩
- 解析: “圭组”是官印和系印的丝带,象征着官职;“眄”意为斜眼看,这里引申为看重、赏识。“青紫”指高官显爵,汉代丞相、太尉等高官佩金印紫绶。诗人说,贤明的君主会看重那些能够建立功勋的臣子,赐予他们官职和印绶,这是君主的恩情。此句强调了君主对有功之臣的嘉奖,也反映出诗人渴望得到君主赏识,凭借自身才能获取功名的愿望。
5. 终军才始达,贾谊位方尊
- 解析: “终军”是西汉时期着名的少年英才,他十八岁时便被选为博士弟子,后多次向汉武帝上书言事,受到重用。“才始达”突出终军因才华而获得成功。“贾谊”是西汉初年着名政论家、文学家,他年少成名,深受汉文帝赏识,被破格提拔,虽一生坎坷,但也曾位居较高官职。“位方尊”体现了贾谊因才华而获得尊贵地位。诗人以终军和贾谊为例,进一步表明凭借自身才华能够得到君主的认可与重用,实现人生价值,再次强调了对通过才能获取功名的追求。
6. 金张服貂冕,许史乘华轩
- 解析: “金张”指西汉的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他们自汉武帝时起,累世为官,家族显赫,世代都佩戴貂尾装饰的冠冕。“服貂冕”描绘出他们的显贵形象。“许史”指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氏和史氏家族,他们凭借外戚身份,享受荣华富贵,乘坐华丽的车子。“乘华轩”体现了他们的奢华生活。这两句诗描绘了金、张、许、史这些权贵家族的富贵显赫,与前文凭借自身才华获取功名的终军、贾谊形成对比,暗示在当时的社会,除了才华,出身和外戚关系等因素也对人的仕途有着重要影响。
7. 王侯贵片议,公卿重一言
- 解析:此句进一步描述了权贵们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王侯”和“公卿”都是指当时的达官显贵。“贵片议”“重一言”表明这些权贵的一句话、一个建议,就能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被众人重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权力集中在少数权贵手中,他们的言论具有决定性作用,凸显了社会的等级差异和权贵阶层的权势,也暗示了普通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取功名可能面临的困难。
8. 太平多欢娱,飞盖东都门
- 解析: “太平”描绘了社会处于和平繁荣的时期。“欢娱”体现了在太平盛世中,人们生活快乐。“飞盖”指车辆飞驰时扬起的车篷,形容车辆行驶迅速。“东都门”在长安东门之外,是人们游乐出行的场所。此句描绘了在太平盛世,人们在东都门附近游乐,车辆往来如飞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太平时期的繁华景象,但结合前文对权贵的描述,也暗示了这种繁华背后可能存在的阶层差异,普通士人或许难以真正融入这种欢娱之中。
9. 顾念张仲蔚,蓬蒿满中园
- 解析: “张仲蔚”是东汉末年的高士,博学有文才,但隐居不仕,家中庭院长满了蓬蒿。“顾念”表明诗人将思绪转向张仲蔚。诗人想到像张仲蔚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只能在蓬蒿满院的隐居生活中默默度过一生,无人问津。与前文那些权贵和因才华而显达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像张仲蔚这样怀才不遇的寒门之士的同情,也对社会不能让所有人才都得到施展机会的现象发出了感慨。
句译
1. 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韩康沦落为在市井卖药之人,梅福隐姓埋名于市门之中。
2. 百年信荏苒,何为苦心魂:人生百年时光确实匆匆流逝,为何要如此苦苦耗费心魂。
3. 当学卫霍将,建功在河源:应当学习卫青和霍去病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