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3 / 9)
守己。
5. 窃慕大王之义,复为门下之宾,备鸣盗浅术之余,豫三五贱伎之末。
- 解析:“窃慕”表达对建平王道义的私下倾慕,因此成为其门下宾客。“鸣盗浅术”“三五贱伎”以孟尝君门客鸡鸣狗盗等典故自谦,说自己才能微薄,仅能在众多门客中充数,进一步强调自身的谦卑与对建平王的尊崇。
6. 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颜色,实佩荆卿黄金之赐,窃感豫让国士之分矣。
- 解析:江淹感激建平王给予的恩宠与关照,认为这份恩情如同荆轲受燕太子丹黄金赏赐、豫让被智伯以国士相待。以荆轲和豫让的典故,表明自己深受感动,决心像他们一样报答知遇之恩,体现对建平王的忠诚。
7. 常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剖心摩踵,以报所天。
- 解析:进一步表明心意,常想着即便赴死也要报答建平王,“结缨伏剑”“剖心摩踵”表达愿以极端方式感恩,强调对建平王的忠诚义无反顾,不惜牺牲一切。
8. 不图小人固陋,坐贻谤缺,迹坠昭宪,身限幽圄。
- 解析:“不图”表示没想到,转折引出不幸遭遇。因小人的浅薄无知和狭隘,自己无端遭受诽谤,行为被指违反法令,最终身陷牢狱。此句点明蒙冤入狱的直接原因,流露出对小人陷害的愤慨与无奈。
9. 履影吊心,酸鼻痛骨。
- 解析:运用生动的描写,说自己形影相吊,内心痛苦,鼻子发酸,骨头都仿佛因悲痛而疼痛。以夸张手法极言内心的痛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江淹身处牢狱的悲惨境遇和极度悲伤的心情。
10. 下官闻亏名为辱,亏形次之,是以每一念来,忽若有遗。
- 解析:江淹认为损害名誉是最大的耻辱,身体受伤害尚在其次。所以每当想到自己蒙冤受损的名誉,就恍惚若有所失。强调名誉对自己的重要性,突出蒙冤对其精神的沉重打击。
11. 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沉阴,左右无色。
- 解析:描述时间和环境,在狱中已过一月,又临近深秋,天空阴沉,周围毫无生气。借景抒情,以阴沉的秋景烘托自己压抑、绝望的心境,使读者更能体会其艰难处境。
12. 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槌心,泣尽而继之以血者也。
- 解析:感慨自己并非无情的木石,却要与狱吏相伴,这种处境就像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李陵的遭遇,令人仰天捶胸,泪尽而继之以血。借李陵典故,将自己的痛苦与历史人物共鸣,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强调狱中生活的痛苦不堪。
13. 下官虽乏乡曲之誉,然尝闻君子之行矣。
- 解析:先自谦虽没有在乡里获得赞誉,但知晓君子的行为准则。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君子不同行为表现及自己坚守原则的阐述。
14. 其上则隐于帘肆之间,卧于岩石之下;次则结绶金马之庭,高议云台之上;退则虏南越之君,系单于之颈。
- 解析:阐述君子的不同作为,最高境界是像严君平那样隐于市井,或如隐士卧于山林;其次是出仕为官,在朝廷上高谈阔论;再次是建立功勋,如擒获南越王、制服单于。通过列举这些,表明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君子都坚守正道,暗示自己也是如此。
15. 俱启丹册,并图青史。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 解析:这些君子的事迹都能载入史册,他们怎会去争微小的利益。强调真正的君子追求的是高尚的志向和不朽的功绩,而非蝇头小利,暗指自己不会因私利而做出不当行为,与被诬陷的情况形成对比。
16. 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
- 解析:“积毁销金,积谗磨骨”为成语,说明不断的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