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谢惠连《雪赋》(3 / 11)
《诗经·小雅·采薇》中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感慨雪;周穆王姬满在《黄竹歌》中也对雪有所歌咏。引用两位古代君王与雪相关的文学创作,进一步丰富雪在文化层面的内涵,增强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
13.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 解析:《诗经·曹风·蜉蝣》用麻衣比喻雪的洁白;楚国歌谣将雪与幽兰相匹配来歌唱。从不同文学作品的角度,展现古人对雪的描绘方式,说明雪在不同地域文化的文学创作中都是重要的意象。
14. 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 解析:雪厚达一尺预示着丰年祥瑞;若雪深达一丈,则显示阴气过盛可能带来灾祸。阐述雪量不同所代表的不同征兆,体现古人对雪与自然、人事关系的认知,从文化观念角度丰富对雪的描写。
15. 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 解析:司马相如感慨雪所蕴含的时节意义深远,然后引出对雪形成过程的描述。此句承上启下,既总结前文对雪文化内涵的阐述,又开启下文对雪自然形成的描写。
16.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 解析:当冬季的节气将尽,严寒之气上升。从时令变化说明雪形成的气候条件,“玄律”指冬季,“穷”表示将尽,描绘出冬季严寒加剧,为雪的降临营造气候背景。
17. 焦溪涸,汤谷凝。
- 解析:焦溪的水干涸了,汤谷的水也凝结起来。通过列举焦溪、汤谷这些本应温热的地方都因严寒而干涸、凝结,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天气极度寒冷,从侧面烘托雪形成时的严寒环境。
18. 火井灭,温泉冰。
- 解析:火井熄灭,温泉结冰。进一步强调寒冷程度之深,连火井这种本应燃烧、温泉这种本应温热的事物都被严寒改变,以奇特的景象突出雪前严寒,强化雪形成时的极端气候特征。
19.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 解析:沸腾的水潭不再喷涌,炎热的风也不再兴起。再次通过对特殊地理现象和气候现象的变化描写,突出寒冷使得各种自然现象都发生改变,全方位渲染雪前严寒氛围。
20. 北户墐扉,裸壤垂缯。
- 解析:北方的人家用泥涂抹门来御寒,南方裸身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垂下丝织品来保暖。从人的应对寒冷的行为角度,说明严寒影响范围之广,南北皆然,侧面烘托雪形成时气候之恶劣。
21.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 解析:在这样严寒的情况下,河海之上生成阴云,北方沙漠飞沙弥漫。描绘出雪前大气变化和北方沙漠在严寒下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广阔而阴沉的画面,为雪的降临营造宏大而压抑的背景。
22. 连氛累霭,揜日韬霞。
- 解析:云雾层层累积,遮蔽了太阳和霞光。形象地描写出天空被浓厚云雾笼罩的景象,突出天气阴沉昏暗,渲染雪前压抑的氛围,进一步强化雪降临前的环境特征。
23. 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 解析:小雪粒淅淅沥沥地先飘落聚集,随后大雪纷纷扬扬越下越多。细致描绘雪降临的过程,从先下霰到雪渐多,使雪降临的场景更具画面感和层次感。
24.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 解析:开始描写雪的形态,雪花飘散、纵横交错,弥漫的样子透着一种萧瑟之感。从整体上勾勒出雪花飘落时的姿态与给人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
25. 蔼蔼浮浮,瀌瀌弈弈。
- 解析:继续描绘雪的状态,雪花层层叠叠、纷纷扬扬,密集而盛大。通过叠词生动地表现出雪下得又密又大的样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雪的形象更加鲜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