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束皙《贫家赋》(2 / 5)

加入书签

> 解析:

1. 余遭家之轲,婴六极之困屯。

- 解析:“轲”通“坎坷”,指道路不平,比喻人生遭遇挫折;“婴”意为缠绕、遭遇;“六极”出自《尚书·洪范》,指六种困苦,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困屯”表示艰难困苦。作者开篇便点明自己遭遇家庭变故,陷入了各种艰难困苦的境地,为全文奠定了悲苦的基调,直接引出下文对贫困生活的具体描述。

2. 恒勤身以劳思,丁饥寒之苦辛。

- 解析:“恒”意为常常;“勤身”指辛勤劳作;“劳思”表示劳心费神;“丁”当“遭逢”讲。此句表明作者一直以来辛勤劳作且费尽心思,却依旧遭遇饥寒交迫的痛苦。突出了他虽努力却难以摆脱贫困的无奈,体现出生活的艰辛程度之深。

3. 无原宪之厚德,有沮溺之贱贫。

- 解析:“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以安贫乐道、德行高尚着称;“沮溺”指长沮和桀溺,是春秋时期的两位隐士,过着隐居躬耕的贫苦生活。作者自谦没有原宪那样深厚的德行,却有着长沮、桀溺般低贱贫穷的生活。这里通过与古代贤士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自身品德修养的谦逊态度,另一方面强调了自己贫困的处境,为下文进一步描述贫困生活做铺垫。

4. 食草叶而不饱,常嗛嗛于膳珍。

- 解析:“嗛嗛”形容不满足的样子。作者说自己吃着草叶都无法填饱肚子,还常常对珍贵的美食充满渴望。此句从饮食方面具体描绘贫困状况,“食草叶”体现食物的极度匮乏,“嗛嗛于膳珍”则通过对美食的向往,进一步衬托出当下饮食的艰难,生动地展现出贫困生活对人基本生存需求的严峻挑战。

5. 欲恚怒而无益,徒拂郁而独嗔。

- 解析:“恚怒”即发怒;“徒”表示白白地;“拂郁”形容心情郁闷。面对如此贫困的生活,作者想要发怒却明白毫无益处,只能独自郁闷生气。此句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在贫困生活中的无奈与愤懑之情,这种情绪无法得到有效宣泄,只能憋闷在心中,反映出他在困境中的压抑状态。

6. 蒙乾坤之遍覆,庶无财而有仁。

- 解析:“蒙”意为承蒙;“乾坤”指天地;“庶”表示希望。作者感慨承蒙天地的普遍覆盖,希望自己虽然没有钱财,但能怀有仁爱之心。此句在贫困的困境中体现出作者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即便物质生活匮乏,仍期望保持高尚的品德,展现出其在艰难处境中的精神坚守。

7. 涉孟夏之季月,迄仲冬之坚冰。

- 解析:“涉”意为经历;“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季月”指每季的最后一月,这里孟夏之季月即农历六月;“迄”表示到;“仲冬”指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此句点明时间跨度,从孟夏的季月一直到仲冬坚冰出现,表明贫困生活持续时间之久,进一步强调贫困生活的漫长与煎熬。

8. 稍煎蹙而穷迫,无衣褐以蔽身。

- 解析:“煎蹙”形容窘迫、困苦;“穷迫”表示穷困窘迫。随着时间推移,作者的生活愈发窘迫穷困,连粗布衣服都没有来遮蔽身体。从饮食的匮乏延伸到衣着的缺失,多角度展现贫困程度的加深,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生活的艰难处境。

9. 还趋床而无被,手狂攘而妄牵。

- 解析:“趋”指走向;“狂攘”形容慌乱的样子;“妄牵”即胡乱拉扯。回到床边却没有被子,双手只能慌乱地抓扯。此句通过对作者在寒冷夜晚因无被而慌乱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其生活的凄惨,从侧面反映出贫困对日常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让人感同身受。

10. 何长夜之难晓,心咨嗟以怨天。

- 解析:“咨嗟”表示叹息。作者感慨这长夜为何如此难以破晓,心中叹息不已,埋怨上天。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