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11 / 14)

加入书签

河清乎未极。

先生不知道“盱豫”(出自《周易》,意为因喜悦而安乐怠惰)会有悔恨的征兆,却还在等待黄河水变清(比喻等待难以实现的事情),而这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23. 愿先生勉之也。

希望先生努力啊。

24. 束皙曰:“居!吾将导尔以君子之道,谕尔以出处之事。

束皙说:“坐下!我将用君子之道来引导你,用出仕与隐居的道理来开导你。

25. 尔其明受余讯,谨听余志。

你要明白地接受我的教诲,认真聆听我的志向。

26. 昔元一既启,两仪肇立,盖闻在昔,鸿荒朴略。

从前,宇宙初始,天地初立,据说在远古时期,混沌蒙昧,质朴简略。

27. 太素流其玄黄,乾坤运其消息。

太素流动着天地的色彩,乾坤运化着阴阳的消长。

28. 羲皇据龙图而御世,有虞乘凤扆以临民。

伏羲依据龙图治理天下,虞舜凭借凤扆君临百姓。

29. 大庭希其玄风,高阳韬其远津。

大庭氏希求那玄妙的风范,高阳氏隐藏那深远的道术。

30. 当鸿荒之靡宁,肇举贤而济难。

在远古动荡不安之时,开始举荐贤才以拯救危难。

31. 逮斗精之南梦,亦号泣而事断。

到了斗精星南移的梦境(传说舜母梦斗精星而受孕生舜),(舜)也会哭泣着慎重决断政事。

32. 若乃陶唐德隆,二帝高逊,可谓任贤使能,而天下大训。

至于唐尧道德隆盛,尧、舜二帝以高位相让,可以说是任用贤能,从而天下得到大治。

33. 故伊尹起于有莘,吕望出于渭滨,六经既着,八体以陈,此乃生以立功,身没而名存者也。

所以伊尹从有莘氏兴起,吕望从渭水之滨崛起,六经着述完成,八种书体得以展现,这些人是活着时建立功勋,身死而名声长存的人。

34. 及于中古,德教沦胥,王纲弛顿,大运颠驱。

到了中古时期,道德教化衰落,王朝纲纪松弛,天下大乱。

35. 战国纷扰,英雄陆离。乌聚兽散,龙战虎争。

战国时期纷扰不断,英雄辈出。人们如鸟兽般聚散无常,如龙虎般争斗激烈。

36. 游说之徒,风飑电激。苏秦、张仪,智周天下,磨牙舌,播唇吻。

游说之士,如狂风闪电般四处奔走。苏秦、张仪,智谋遍行天下,磨利口舌,摇唇鼓舌。

37. 生则上凌君上,死则下欺群物,内以大其声华,外以结其朋党。

活着时对上凌驾君主,死后对下欺骗众人,对内扩大自己的声名,对外结党营私。

38. 上以回人主之心,下以炫百姓之听,卒而田饶奔燕,范雎入秦。

对上能改变君主的心意,对下能迷惑百姓的听闻,最终田饶投奔燕国,范雎进入秦国。

39. 或折胁以要宠,或漆身以避患,是以圣哲先识,独鉴机玄,寄禄取容,不矫不谖。

有的折断肋骨来邀宠,有的漆身毁容以躲避祸患。因此圣哲之人有先见之明,唯独能洞察玄机,求取俸禄以容身,既不矫情也不欺诈。

40. 中世之臣,危而能安,祸而能全,岂不由斯道者欤?

中古时期的臣子,在危难中能够平安,在灾祸中能够保全,难道不是遵循了这个道理吗?

41. 且吾闻之,求荣者身弊,索隐者无闷。

而且我听说,追求荣华的人身受其害,探索隐微之道的人没有烦闷。

42. 故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所以管子说:“君子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