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张协《七命》(34300字超级大章)(3 / 27)

加入书签

而成观。茅茨之屋,不能隐其陋。钟山之玉,不能其洁。丹虬之锦,不能学其文”,通过与普通茅屋、美玉、锦缎的对比,突出宫室的宏伟壮丽。丰富的词汇、绚烂的辞藻,使文章具有强烈的视觉与感官冲击力,展现出汉大赋铺张扬厉的风格特点。

2. 善用典故,文化底蕴深厚:文中多处引用典故,如“王阳驱九折,周文走岑崟”“商山之果,汉皋之楱”“玄石尝其味,仪氏进其法”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文学性与历史厚重感,还使表达更为精炼含蓄,让读者在联想典故背景中,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与情感。

3.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以镜机子拜访冲漠公子并展开劝说为主线,依次从饮食、服饰、宫室、羽猎、政治、音乐、友朋之游、夏日之娱等方面进行阐述,每个部分都先由镜机子描绘世俗之乐,再以公子的拒绝回应,形成鲜明对比,层次清晰。最后公子态度转变,使文章在结构上形成完整的闭环,体现出作者精心的布局与构思。

三、文学价值

1. 继承与发展汉魏赋体传统:《七命》继承了汉大赋铺陈叙事、辞藻华丽的传统,同时在主题与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它不像汉大赋那样单纯追求对事物的堆砌描写,而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探讨人生哲学与社会理想,使赋体文学更具思想性。在艺术表现上,融合了诗歌的抒情性与散文的叙事性,为赋体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对后世赋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反映西晋社会文化风貌:作品中对奢华生活的描写,如美食、服饰、宫室等方面,反映了西晋时期贵族阶层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对理想政治与人才选拔的描述,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文人对社会治理与个人前途的思考,为研究西晋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以及文人心态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

……

解析:

1. 冲漠公子,含华隐曜,嘉遁龙盘,玩世高蹈。

- 解析:开篇点明主角“冲漠公子”, “含华隐曜”描绘公子蕴含才华却隐藏光芒,不事张扬,体现其低调内敛。“嘉遁”意为合乎正道的退隐,“龙盘”以龙潜伏盘曲之态,比喻公子如同潜藏的龙,隐居等待时机,或单纯享受隐居之乐。“玩世高蹈”表明公子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世事,行为举止高雅,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塑造出一位超凡脱俗、归隐山林的高士形象。

2. 游心于浩然,玩志乎众妙。

- 解析:“游心于浩然”指公子让自己的心灵在广阔无垠、正大刚直的精神境界中遨游,追求一种宏大、高远的精神体验。“玩志乎众妙”表示他以玩味、探索的心态钻研万物的精妙奥秘,体现出公子对精神世界深度探索的追求,表明其隐居生活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地在精神层面不断充实自我。

3. 绝景乎大荒之遐阻,吞响乎幽山之穷奥。

- 解析:“绝景乎大荒之遐阻”描绘公子在极其荒远险阻的地方欣赏绝世的风景,“绝景”强调景色的独特与壮丽,“大荒之遐阻”突出环境的偏远与艰难,显示出公子不畏艰难,追求极致体验的心境。“吞响乎幽山之穷奥”说公子在深山最幽深隐秘之处感受自然的声响,仿佛将这些声音吸纳进自己的身心,展现他与自然深度交融,沉浸于自然的宁静与神秘之中。

4. 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驾超野之驷,乘追风之舆。

- 解析:“于是”承接上文,表明镜机子听闻冲漠公子之事后的行动。“驾超野之驷”指镜机子驾驭着能超越旷野的四匹马,“驷”是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乘追风之舆”表示他乘坐着能追逐风的车子,用夸张手法描绘镜机子出行工具的非凡,暗示他急于见到冲漠公子并展开劝说的心情。

5. 经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届公于岩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