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陆机《吊魏武帝文》(5 / 7)
此句描述晋武帝去世后的朝廷局势变化,暗示政治环境的改变,为后文个人命运受政治环境影响做铺垫。
23. 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窥七贵于汉庭,诮一姓之专朝
- 解析:潘岳感慨当时执政者肩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即使像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能之人也会感到危险。他以汉代七贵专权之事为鉴,讥讽一姓专权于朝廷的现象。此句借古喻今,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批判,揭示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24. 逼危疑之难居,迥高悬于阙廷。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
- 解析:潘岳觉得自己处于充满危险和猜疑的政治环境中,如同高悬于朝廷之上,处境艰难。那些所谓善于谋划的人也感到迷茫,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虚妄的。此句生动描绘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个人的迷茫与无奈,反映出政治局势对人的压迫。
25. 困颠沛以羁旅,畏谤讟于舆台。嗟东道之辽缅,溯江湘而不遑
- 解析:潘岳说自己陷入颠沛流离的羁旅生活,害怕被下层百姓诽谤。他感叹东边的道路遥远,想要溯江湘而上都没有闲暇。此句描述自己在政治困境下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恐惧,以及对前途的无奈。
26. 愿言唁卫,泛舟川。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以采薪
- 解析:潘岳希望能像古人一样,驾船在河上航行,路过漂泊的洲渚时寄食,在芦苇丛中靠打柴为生。此句通过想象一种远离政治纷争的生活,表达出对平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政治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27. 或乃沂洄以通济,或乃沿流而遂迁。故夫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能通之,此乃士人所以贵也
- 解析:潘岳认为,有时逆流而上以求通达,有时顺流而下随遇而安。士、农、工、商四民各有自己的职业,都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乐。只有通达事理的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士人可贵之处。此句从个人境遇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出一种顺应命运、追求内心志向的人生态度,点明士人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应有的智慧和价值。
……
句译:
序文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着作,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
元康八年,我(陆机)开始从尚书郎外调补任着作郎,在秘阁中浏览书籍,看到了魏武帝曹操的遗令,不禁感慨叹息,长时间沉浸在伤感情绪之中。
客曰:“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殡而后悲,睹陈根而绝哭。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有人问我说:“终结与开始,是万物最终的归宿;死亡与生存,是生命的范畴。所以人们在面对丧事殡葬时才会悲痛,看到旧年的草根(意味着生死已常态化)就停止哭泣。如今你却在曹操去世百年之后伤心,在并无情感关联之地兴起哀伤,想来莫非是只知道哀伤是可以有的,却不懂得情感也是可以没有的吗?”
机答之曰:“夫日食由乎交分,山崩起于朽壤,亦云数而已矣。然百姓怪焉者,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我回答他说:“日食是由于日月交会相掩,山崩是因为土壤朽坏,这也不过是命运气数罢了。然而百姓对此感到奇怪,难道不是因为太阳月亮凭借着高远明亮的资质,却仍不能免除被遮蔽的牵累;处于长久安稳的态势,最终却遭受崩塌离散的祸患吗?
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已而格乎上下者,藏于区区之木;光于四表者,翳乎蕞尔之土。
曹操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却不能拯救自己的身体;有救世平定危难的智慧,却在宫廷中遭受困扰。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