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孙该《琵琶赋》(4 / 6)

加入书签

富有节奏感。“鹿奋猛厉”,如鹿群奋起般勇猛激烈,进一步强调声音的激昂有力,展现出琵琶演奏在结尾部分将气氛推向高潮,使读者感受到琵琶音乐的强大感染力。

波腾雨注,飘飞电逝。

- 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琵琶演奏的声音比作波涛汹涌、大雨倾注,又如飘飞的闪电瞬间消逝。“波腾雨注”描绘出声音的磅礴气势,如同波涛和大雨般汹涌澎湃;“飘飞电逝”则突出声音的快速变化,如闪电般转瞬即逝,生动地展现了琵琶演奏结尾时声音的强烈、急促和富有变化,给读者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于是观其形制,中虚外实,天地象也。

- 解析:在描述完琵琶的制作与演奏后,开始阐述琵琶形制所蕴含的寓意。“于是观其形制”,引出对琵琶外形的观察。“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琵琶中间虚空而外部坚实,这种结构象征着天地的形象,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认识与理解,将琵琶与天地联系起来,赋予琵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琵琶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承载了古人对宇宙的哲学思考。

盘圆柄直,阴阳叙也。

- 解析:“盘圆柄直”,琵琶的琴盘圆润、琴柄笔直,“圆”代表着天,象征着阳;“直”代表着地,象征着阴。“阴阳叙也”,体现了阴阳的秩序,表明琵琶的形制符合阴阳之道,体现了古人对阴阳和谐观念的追求,进一步深化了琵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展示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规律与和谐之美的崇尚。

柱十有二,配律吕也。

- 解析:“柱十有二”,琵琶上有十二根琴柱,“配律吕也”,这十二根琴柱与古代音乐中的十二律吕相对应。律吕是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代表着音乐的规范和秩序。琵琶琴柱与律吕的对应,表明琵琶在音律方面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体现了古代音乐文化对音律的精确把握和对音乐和谐美的追求。

四弦列张,法四时也。

- 解析:“四弦列张”,琵琶有四根琴弦依次张设,“法四时也”,这四根琴弦效法四季的更迭。四季的变化代表着自然的循环与节奏,琵琶四弦与四季的对应,使琵琶在演奏时仿佛能够演绎出自然的韵律,体现了古人将音乐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人对自然与艺术相互交融的独特理解。

是以可以发幽思,可以写情志。

- 解析:基于琵琶的形制与文化内涵,阐述其功能。“是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琵琶具有上述独特的形制和文化寓意,所以它“可以发幽思,可以写情志”。琵琶能够引发人们幽深的情思,抒发内心的情感,强调了琵琶在情感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表明琵琶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人们寄托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舒愤懑,散滞气。

- 解析:进一步强调琵琶的情感调节功能。它可以舒展人们心中的愤懑之情,驱散郁积在体内的闷气。在古代社会,人们面临各种生活压力和情感困扰,琵琶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负面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体现了音乐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影响。

虽在穷忧,不能无其乐也。

- 解析:最后总结,即使处于穷困忧愁之中,人们也能从琵琶演奏的音乐中获得乐趣。强调了琵琶音乐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慰藉作用,无论生活处境如何艰难,琵琶的音乐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安慰,体现了音乐超越物质困境的强大力量,以及琵琶在古人精神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

……

句译:

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泽之北垠。

译:唯有那优良的桐木,奇特地生长在南方水泽的北岸。

托峻岳之崇冈,临清流之通津。

译:它依托着高峻山岳的山冈,临近清澈水流的渡口。

受中和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