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代码与泥土的交响:当数字遇上烟火人间(2 / 5)
,这可是为社区办好事,你可得帮忙!”
林晓雅看着张老师充满信任的目光,又看了看周围几位阿姨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张老师,我试试吧。不过我平时工作也挺忙,可能进度会慢一点。”
“不急不急!你能帮忙就太好了!”张老师如释重负,“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数字食堂’项目的技术顾问了!”
就这样,林晓雅,一个习惯了与代码和算法打交道的都市白领,在那个周末的下午,意外地多了一个接地气的身份。她的生活,也即将在代码的逻辑严谨与泥土的质朴厚重之间,展开一场奇妙的交响。
二:代码构筑的“菜市场”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雅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白天,她依旧是那个干练的程序员林晓雅,在公司里面对着复杂的业务需求,调试着晦涩的代码,为了赶项目进度而加班加点。键盘敲击声、同事间的讨论声、咖啡机运作的嗡嗡声,构成了她熟悉的“办公室交响乐”。
但一到晚上和周末,她便切换到“技术顾问”模式,一头扎进“数字食堂”的世界。她的小公寓里,除了电脑屏幕上闪烁的代码,又多了张老师送来的一沓沓食堂原始数据,以及她自己整理的各种调研笔记。
“数字食堂”系统,听起来简单,但真正要落地,却远比林晓雅最初想象的要复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账本,更需要融合采购管理、库存预警、菜谱推荐、营养分析甚至居民反馈等多个模块。而核心的难点,在于如何让这个系统真正贴合社区食堂的实际运作,让那些不太懂电脑的阿姨大叔们也能轻松上手。
“晓雅啊,这个买菜的事情,可复杂着呢!”第一次深入交流时,负责食堂采购的王阿姨就给林晓雅上了一课。“菜市场的价格一天一个样,有时候上午和下午都不一样。这个菜新鲜不新鲜,损耗有多少,都得凭经验。还有,哪些菜是应季的,便宜又好吃,哪些菜存放时间长,哪些菜容易坏……这些都得考虑进去。”
林晓雅认真地做着笔记。她意识到,自己需要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和几张表单,更是一个能够模拟和优化食堂运营流程的“数字大脑”。这个大脑,需要理解“泥土”的语言——那些来自菜市场的波动、食材的特性、甚至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
她决定从最基础的“采购管理”模块入手。这是食堂运营的“源头活水”,也是最容易出现浪费和混乱的环节。
她首先需要设计一个食材数据库。她和张老师、王阿姨一起,将社区食堂常用的近百种食材进行了分类整理: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干货、调料……每一种食材,都需要记录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常用供应商、参考价格区间,甚至还有保存条件和保质期。
“这个土豆,有黄心的,有白心的,价格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得区分开不?”王阿姨问道。
“得区分!”林晓雅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字段,“不仅要区分品种,还要记录大概的价格波动范围,比如夏季多少钱一斤,冬季多少钱一斤。”
为了收集这些基础数据,林晓雅甚至利用周末的时间,跟着王阿姨去了一趟早市。清晨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她就被王阿姨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喧闹的菜市场,充斥着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空气中混杂着泥土、鱼腥和各种蔬菜的清香。这与她平日所处的整洁明亮的办公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她看着王阿姨熟练地在各个摊位间穿梭,用她听不懂的方言和摊主们交流,用手指捏一捏蔬菜的硬度,闻一闻肉类的新鲜度,然后以一个她觉得“划算”的价格成交。林晓雅一边惊叹于王阿姨的“火眼金睛”和“砍价神功”,一边拿着手机,偷偷记录下各种食材的实时价格和品相。
“小姑娘,你这是干啥呢?买菜还拍照?”一个卖菜的大叔好奇地问。
“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