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暖阳照进老墙根(2 / 4)

加入书签

雅回头望,看见周奶奶还站在二楼阳台上,扶着褪色的木栏杆朝她们挥手,靛蓝色的衣角在晚风中轻轻摆动,像一面褪色的旧旗帜。

晓雅,小吴忽然停下脚步,咱们明天去把那相框修修吧?玻璃裂得太厉害。

暮色渐浓,街角的玉兰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什么。

修相框的铺子藏在胡同深处,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师傅。当小吴小心翼翼拆开相框背板时,林晓雅忽然了一声——泛黄的全家福后面,还粘着张折叠的纸条。

1998年8月12日,抗洪前线。妈,我很好,勿念。儿,建军。

钢笔字迹被水洇过,有些模糊不清。林晓雅忽然想起周奶奶说过,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大,电视里天天报汛情。她指尖轻轻拂过纸面,仿佛还能触到二十多年前的泪痕。

姑娘,这相框用酸枝木做新框吧?老师傅推了推眼镜,老相框的榫卯松了,修不好了。

小吴点头,要和原来的样式一样。

走出胡同口时,林晓雅看见报刊亭挂着新到的晚报,头版照片是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她忽然想起什么,拉着小吴拐进旁边的超市。

买这么多速冻饺子做什么?小吴看着购物车里的三袋水饺,咱们不是刚吃过午饭?

给周奶奶的。林晓雅拿起两袋荠菜馅的,她儿子在深圳开大货车,估计没时间包饺子。速冻的方便,开水煮十分钟就行。

收银台前排队时,林晓雅瞥见墙上的电子钟显示四月五日。清明节快到了,她想起周奶奶五斗柜上那个红绒盒子,忽然觉得心口沉甸甸的。

再次敲响周奶奶家门时,门内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条缝,露出周奶奶惊疑不定的脸。看见是她们,老人明显松了口气,敞开的门缝里飘出淡淡的中药味。

奶奶,我们来送饺子。林晓雅举起手里的购物袋,荠菜馅的,您尝尝。

周奶奶侧身让她们进屋,林晓雅注意到老人的眼圈红红的,五斗柜上新添了个小小的白瓷碗,里面插着三支未燃尽的香。香灰积了薄薄一层,显然刚祭拜过。

您这是......小吴把饺子放进冰箱,目光落在白瓷碗上。

周奶奶的嘴唇哆嗦着,指了指红绒盒子:今天是建军的生日。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个铁皮饼干盒,打开层层包裹的手帕,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装领章,他走的时候才二十二岁,连对象都没处过......

林晓雅忽然想起那张泛黄的纸条,喉头哽咽得说不出话。小吴悄悄碰了碰她的胳膊,从包里拿出修好的相框——酸枝木新框衬得旧照片愈发清晰,穿军装的年轻人笑得眉眼弯弯。

奶奶,您看。

周奶奶的手指颤抖着抚过相框边缘,新打磨的木框还带着清漆的光泽。这得花不少钱吧?老人忽然抬头,眼里满是不安。

社区活动送的。小吴随口编了个理由,关爱老人,免费修相框。

老人显然不信,却没再追问,只是把相框摆回五斗柜中央,又用手指把相框摆得端端正正。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相框上,年轻军人的笑脸仿佛鲜活起来。

奶奶,下周三我们来接您看樱花。林晓雅蹲下身,帮老人整理散落在地上的毛线球——竹针上织了一半的毛衣是宝蓝色的,针脚细密匀整。

给建军织的?小吴好奇地问。

周奶奶的脸忽然红了,像做错事的孩子:给大儿子的。他视频里说深圳冬天也冷,想穿件手织的毛衣......老人忽然把脸埋进毛线团里,肩膀剧烈地耸动起来。

林晓雅和小吴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窗外的玉兰花已经谢尽,枝头冒出嫩绿的新叶。老座钟滴答作响,在寂静的房间里,像谁在低声啜泣。

看樱花那天是个难得的晴天。当林晓雅和小吴推着轮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