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代码里的温度(2 / 3)

加入书签

是周奶奶的儿子王先生,他手里捧着锦旗,锦旗上代码有温度,科技暖人心几个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我母亲说,那个会说话的床垫比我还贴心。王先生眼眶湿润。他常年在外地工作,智能养老系统每天推送的关怀报告成了最大慰藉。晓雅带他参观实时监测大屏,当看到母亲正在和其他老人在花园里打太极时,王先生的手机收到了系统自动生成的短视频——那是用智能摄像头捕捉的温馨瞬间,配乐是周奶奶最喜欢的《茉莉花》。

下午的团队会议上,晓雅展示了老花镜配件的设计方案:在镜框内侧安装微型投影仪,将刻度数据直接投射到老人视野中。实习生小李忽然举手:可是低收入老人负担不起怎么办?会议室陷入沉默,晓雅打开城市资源调配系统,调出闲置眼镜回收数据——仅去年就有超过五万副老花镜被丢弃,经过消毒和智能改造,它们可以变成普惠型助老设备。

会议结束时,晓雅收到一条特殊的系统通知:她的代码被一位盲人程序员优化了。那位开发者通过屏幕阅读器发现,她写的无障碍导航算法存在逻辑冗余,现在新版本将响应速度提升了40%。晓雅看着优化后的代码,那些整齐排列的字符仿佛变成了盲文点字,在指尖跳跃出温暖的节奏。

傍晚,晓雅来到西区养老院。周奶奶正在智能花园侍弄花草,她的老花镜已经换上了新配件,镜片边缘闪烁着柔和的蓝光。你看这月季,老人颤巍巍地抚摸花瓣,系统说它喜欢听评弹,我每天都给它放《珍珠塔》。

智能花盆的显示屏上,月季的生长数据正在跳动。晓雅忽然发现,土壤湿度曲线和周奶奶的心率曲线惊人地相似。当老人轻声哼唱评弹时,两者的波动频率逐渐同步,像一首无声的二重奏。

(三)

暮色四合时,晓雅来到城市边缘的旧工业区。红砖厂房改造的创客空间里,年轻人们正在调试她捐赠的二手服务器。这里是她发起的代码种子公益计划,每周六教社区居民编写简单的程序,从为流浪猫窝设计自动喂食器,到给社区图书馆开发图书管理系统。

张老师今天没来?晓雅问志愿者。张老师是附近菜市场的摊主,上周刚学会用python爬取蔬菜价格数据。志愿者递过一张纸条,是张老师的女儿写的:父亲凌晨三点去批发市场进货时,突发心梗倒在摊位前。

晓雅的心猛地一沉。她赶到医院时,张老师已经脱离危险。病床边,女儿小张正对着平板发愁:父亲的蔬菜摊位无人照看,那些刚进的有机蔬菜再过两天就要腐烂。晓雅打开笔记本,调出城市微生态平台——这是她团队开发的小微企业互助系统。

两小时后,附近社区的生鲜店店主们收到了互助请求。通过区块链技术,张老师的蔬菜库存被透明地共享给其他商户,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预订配送。晓雅看着小张在病床上用语音控制平板确认订单,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资料室里那张1987年的城市地图。

我想学编程。小张忽然说。她攥着父亲布满老茧的手,我想给菜市场写个系统,能提前预警天气变化,还能帮摊主们预约体检。晓雅打开代码种子的学员档案,在小张的名字后面加上备注:下周六开始python基础课。

深夜的创客空间依然灯火通明。晓雅调试着张老师未完成的价格分析程序,忽然发现代码里藏着一个彩蛋:当某种蔬菜价格波动超过10%时,系统会自动给社区里的低保户发送优惠券。这个没来得及实现的功能,此刻在晓雅的指尖逐渐成形。

窗外下起了小雨,敲打着创客空间的玻璃天窗。晓雅望着雨幕中的城市,那里有她埋下的无数代码种子:在老旧小区加装的电梯预约系统,在街头巷尾的共享充电桩,在社区医院的智能分诊台。每个程序都像一颗拥有生命的种子,在城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温暖的花。

(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