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入公门:孔子朝堂礼仪中的敬畏与修养(7 / 18)
态,面部肌肉逐渐舒展,紧绷的神情慢慢放松,恢复了自然平和的神色。这种神情的变化,并非对礼仪的懈怠,而是对场景转换的自然适配 —— 离开了君主当面审视的高压环境,无需再刻意压抑自身的情绪,展现出真实而自然的状态。
“怡怡如也” 描绘的是一种愉悦、平和的神情,这种愉悦并非源于完成任务后的懈怠或骄傲,而是源于 “尽忠职守” 后的安心与舒畅。孔子面君时始终秉持恭敬专注的态度,认真履行臣子的职责,顺利完成了与君主的沟通,没有出现任何失仪或失误,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 “无愧于心、无愧于责” 的坦然。这种愉悦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自身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君臣关系的珍视。同时,这种平和的神情也传递出一种自信 —— 孔子深知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规范,展现了良好的修养,因此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后续的场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在面对高压、正式的场合时,会不自觉地进入 “应激状态”,身体和心理都会保持高度紧张,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当离开这种场合后,应激状态会逐渐解除,身体和心理会自然回归放松状态。孔子 “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的变化,正是这种心理规律的自然流露,但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孔子的放松始终没有超出礼仪的框架。“怡怡如也” 的愉悦并非随心所欲的放纵,而是符合 “出堂” 礼仪场景的从容 —— 他依然保持着臣子的基本修养,没有出现大声喧哗、姿态轻浮等失仪行为,展现了 “收放自如” 的礼仪智慧。
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会面临大量 “高压场景” 与 “放松场景” 的转换,如重要会议前后、紧张谈判前后、严肃面试前后等。此时,学习孔子 “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的从容智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场景变化,既不因为过度紧张而影响表现,也不因为过度放松而失仪,始终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例如,参加完重要的商务谈判后,走出门外可以适当放松面部表情,露出自然的微笑,但依然要保持基本的礼仪,不随意与他人闲聊谈判细节,不高声喧哗;完成重要的学术答辩后,离开答辩现场时可以放缓脚步,与身边的老师同学简单交流感受,但不能出现欢呼雀跃、举止轻浮的行为;与客户进行完一场紧张的价格博弈后,送别客户时,神情可以变得愉悦平和,用友好的态度表达合作的诚意,让客户感受到尊重与温暖。
某企业的销售总监老张,在一次涉及千万级项目的谈判中,完美诠释了这种从容智慧。谈判过程中,双方围绕价格、交付周期、服务标准等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博弈,气氛一度十分紧张。老张始终保持着专业严谨的态度,逻辑清晰地阐述己方的立场,同时认真倾听客户的诉求,不卑不亢地进行沟通。经过三个小时的艰难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谈判结束后,老张送客户走出会议室,走下第一级台阶时,他紧绷的面部表情逐渐舒展,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语气平和地对客户说:“王总,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这次合作的达成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后续我们会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全力以赴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您放心。” 客户感受到了老张从 “谈判状态” 到 “送别状态” 的自然转换,那种从容不迫、真诚友好的态度让他十分满意,握着老张的手说:“张总监,和你合作很愉快,你不仅专业能力强,为人也很靠谱,期待后续的合作。” 老张的做法,正是对 “出堂下阶” 礼仪的现代诠释 —— 离开重要场合后,在保持礼仪的前提下适当放松,用从容与友好的态度为合作关系增添温度。
(二)“没阶,趋进,翼如也”:走下全部台阶后的动态与优雅
“没阶,趋进,翼如也”,这九字描绘了孔子走下全部台阶后,快步前进的动态姿态,将 “优雅” 与 “从容” 融入动态之中,展现了礼仪实践中 “松而不懈” 的核心原则。“没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