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秋耕筹密计,古卷授新方(2 / 3)
,踮着脚够筛网的样子实在费劲,便给他做了个矮凳:“辨土要细心,先得让自己舒服。” 李掌柜提着新蒸的粟米糕走来,糕香混着泥土味飘满田埂:“辨土累了,垫垫肚子再干!”
辨到西头地块时出了岔子。鲁国田夫发现这里的土一半是黄土,一半是褐土,还夹着些碎石:“这地块咋耕?深了怕碰石头,浅了怕不透气。” 刘婶蹲在土旁捏了捏,土粒沾手还发黏:“按孟姬老夫人的法子,先把碎石捡了,再混些麦糠改良,既能松土,又能当肥。” 公孙矩翻开《秋耕九要》,指着 “杂土宜改良” 那条:“赵无恤当年遇到杂土,就用麦糠、草木灰混着耕,你们试试。”
夕阳西斜时,辨土结果汇总到公孙矩手中。竹简上密密麻麻记着:共耕田十三亩地,需单齿犁三副、双齿犁五副、带碎土耙的犁两副;需粗肥二十筐、细肥十五筐、混合肥八筐。“按这数准备,秋耕时就不会乱。” 公孙矩把竹简举得高高的,田埂上顿时爆发出欢呼声。小石头举着他分好的土样盒跑来:“师父你看!俺分的土没弄错吧?”
三、突遇肥缺的巧应对
正当大伙准备分装肥料时,刘婶突然惊呼:“细肥不够了!” 众人凑过去一看,积肥筐里的细肥只剩三筐,按辨土结果还缺十二筐:“这可咋办?再积肥得等好几天,耽误了秋耕可咋整!” 王二愣子急得直搓手。
公孙矩却不慌不忙:“赵无恤在竹简里写了‘应急肥法’。” 他立刻分派人手:秦国汉子去割田埂上的艾草,楚国农妇去收集灶房的草木灰,鲁国田夫去翻晒去年的麦糠:“艾草切碎混草木灰,再拌些碎麦糠,就能当应急细肥,虽说不如正经细肥好,却也能顶一阵。”
张大哥带着人割艾草,镰刀挥得飞快,不一会就割了两大捆:“这艾草不仅能当肥,还能驱虫,一举两得!” 刘婶指挥着农妇们碎艾草,石臼捣得 “咚咚” 响,艾草混着草木灰的香味飘满田埂;王大叔则把麦糠摊在竹席上晒,边晒边翻:“得晒透了,不然会发霉。”
忙活至傍晚,应急细肥总算凑够了数。孟春抓了把应急肥撒在土样旁,土粒很快就吸住了肥:“这肥虽应急,却也能让土松快些。” 王大叔蹲在肥堆旁闻了闻,忽然笑道:“这肥还带着艾草香,明年苗长出来,说不定还能少生虫!” 小石头也学着抓了把肥,撒在自己的样盒里,土块很快就松了点,引得众人发笑。
四、秋耕细筹的大学问
解决完肥缺问题,秋耕细化筹备正式开始。鲁国的王大叔带着人检修耕具,给犁头补青铜、给测土车修轮轴:“犁头得尖,才能扎进土;轮轴得滑,才能推得动。” 他给双齿犁的调节栓上了点桐油,调角度时顺畅了不少。
楚国农妇们的工作最细致。她们把肥料按地块分装,黑土地的细肥里加了槐叶,黄土地的粗肥里混了碎秸秆,褐土地的混合肥里掺了草木灰。刘婶教大伙撒肥的法子:“黑土地顺垄撒,黄土地绕茬撒,褐土地转圈撒,肥才能匀。” 孟春则把公孙矩批注的耕筹口诀抄在布上:“辨土先,调犁后,积肥足,耕得透。”
公孙矩特别关注修渠的事。他让秦国汉子沿着田垄挖排水沟,沟深五寸,沟宽三寸:“秋耕后雨水多,得把水排出去,不然土会涝。” 他还让人在沟边插了竹牌,牌上写着 “沟深五寸,勿填勿堵”,免得有人误填了沟。
阿柴在田埂边种了排艾草,这是他从山里学的土办法:“艾草能驱虫,还能当应急肥,一举两得。” 李掌柜则带来新做的 “耕筹牌”,竹片刻着 “东头黑土、西头黄土、南头褐土”,挂在地块旁:“按牌耕,不会错。” 小石头也想要耕筹牌,公孙矩便给他做了个迷你版,牌上还画了个小犁,引得小石头爱不释手。
五、耕筹宴上的新期盼
筹备完,杂院摆起 “耕筹宴”。桌上的菜都带着土味:粟米糕、麦糠饼、艾草蛋,连汤都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