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一冬收尾妥的细,盼得春来的耕(3 / 4)
子种在稻田里,长不好还浪费。”
筛到一半,楚国的刘婶突然喊:“这袋稻种里混了草籽!” 众人凑过去看,草籽和稻种长得像,不细看分不出来,“草籽长起来抢养分,得挑出来!”
公孙矩抱着剑走过来,指着杂院的竹制挑种针:“别慌,用挑种针挑,草籽比稻种尖,针一挑就起来;秦国的汉子挑草籽、楚国的农妇续种子、鲁国的田夫清草籽袋,三样都得快!”
众人一听,赶紧分头行动。秦国的汉子捏着挑种针,把草籽一颗一颗挑出来,动作又快又准;楚国的农妇往筛里续新种子,晃得匀匀的;鲁国的田夫把挑出的草籽装进空袋,免得再混进去。
“俺家还有旧的细布,能铺在特细筛下,别让小粒种子漏了!” 西头的张婶扛着细布跑过来,布剪得跟筛一样大;“俺去烧点姜茶,大伙挑种子眼累,喝口暖身子!” 东头的李叔拎着铁锅往灶房跑,姜茶的香味很快飘满了杂院。
过了小半个时辰,草籽终于挑完了,筛好的种子装了满满十袋。王二愣子抓了把稻种放在竹盘里,颗颗饱满,笑着露出了牙:“还是大伙一起想办法管用,这要是单家单户,准保一半种子混草籽,开春苗长得乱,庄稼长不好!”
秦国的张大哥突然发现南头的几袋麦种,筛得不够细,还有小瘪粒,赶紧拎着种子筛过来:“得再筛遍,不然发芽率低!” 楚国的刘婶也跟着过来:“俺帮你晃筛,你捡瘪粒,快得很!”
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他帮着递细布,刘婶教他 “把布铺在筛下,别铺歪”,张大哥帮着扶稳筛框,三个人配合得像老搭档。“俺递的细布能帮种子不漏水不?” 小石头抬头问,脸上沾了点麦麸,像只小花猫,引得大伙都笑。
四、农具翻新的巧法子
筛完种子,列国的人又忙着 “翻新旧农具”—— 去年秋收用坏的割镰、扬场叉,得磨亮修牢,明年春耕才好用。鲁国的田夫把打磨器架在木凳上,把旧镰放在上面磨,“沙沙” 的磨声里,钝刃慢慢变亮,“像给镰刀磨新牙,咬麦秆才有力,不费劲儿。”
秦国的汉子修旧扬场叉,把松动的叉齿用木胶粘牢,再缠上细麻绳:“叉齿松了容易掉,粘牢缠紧,明年扬场才好用,像给叉子‘接断牙’,能扛住粮堆。”
楚国的农妇编新的农具绳,用耐磨的麻线编,编得又粗又韧:“旧绳磨断了容易摔农具,新绳结实,拎着稳当,像给农具‘系新腰带’,不滑不晃。”
公孙矩帮着查农具,把磨好的镰试割稻草,能轻松割断就合格:“农具磨得好,明年干活才省劲,不然用钝镰割粮,又慢又漏粒,白忙活。”
阿柴在旁边给编好的农具绳做记号,每根绳都系个小布条:“系上布条好区分,镰绳系红的、叉绳系绿的,别拿混了。”
“俺家的砂纸用完了,能借你家的匀点不?” 南头的赵婶举着旧镰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鲁国的王大叔赶紧递过砂纸:“拿去用,俺这还有,够磨完自家的镰!”
“俺家的木胶没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北头的孙叔举着旧叉过来。秦国的张大哥赶紧递过木胶:“拿去用,粘的时候多涂两层,才粘得牢!”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捧着本《农具翻新要诀》,指着里面的图:“你们看,古人也翻新旧农具,讲究‘磨刃、粘齿、编绳’,跟咱现在一样,这就是‘旧具翻新再用,农耕不费功夫’的理。”
翻新到夕阳西下,旧农具都修得整整齐齐,磨亮的镰、粘牢的叉、编好的绳,摆在杂院像支新队伍。王二愣子拍着手上的灰:“今年这农具翻得好,明年春耕准能用,省得买新的,省钱还顺手!”
五、冬末小聚的热闹情
收尾完,杂院要办 “冬末收尾宴”,列国的人都动起来。秦国的汉子杀了只养肥的鸡,楚国的农妇摘了院里的白菜,鲁国的田夫煮了新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