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火脉通四海,禾纹贯千秋(2 / 3)

加入书签

动水面,勺底的铜锈在液面上画出螺旋,与波斯锻炉的风箱轨迹严丝合缝,“倭国师傅说,好剑能尝出淬火水的性子,就像匠人能看出火的颜色。” 公孙矩将第一柄剑坯插进水里时,“滋啦”腾起的白雾裹着五味杂陈的气,让他想起公孙禾十七岁那年的国际锻坊:孩子蹲在淬火池边,看各国工匠比试锻法,说“中原的剑斩钉、波斯的刀切玉、东瀛的刃劈竹,可钢的骨头都是一样的”。如今那些刃的影子,正和眼前剑坯上的“火脉纹”重合,而淬火池的石沿上,恰好刻着今年新铸的“同”字。 剑坯淬成的刹那,剑脊的“火脉纹”里突然渗出七彩的液珠,顺着纹路往下淌,在剑鞘的火镰纹里积成小小的洼。阿柴指着洼里的倒影:那里映出五洲工匠共锻的场景,公孙禾正用剑鞘给东瀛铸剑师递火箸,鞘身的烟炱沾着火山砂,竟与黑曜石范的浪花纹连成一体,而此刻剑鞘的同一位置,恰好刻着个“焰”字,笔画里嵌着的硫磺结晶正在微微发亮。 “这剑刃所有的火色。”公孙矩用各国刃具轮流试剑,剑刃划过中原的环首刀、波斯的大马士革刀、东瀛的弯刀的痕迹,在剑身上凝成对应的火纹,像幅微缩的世界刃谱,“西周的剑认天子的火符,如今的剑,要认工匠的火眼。”大秦铜匠突然从怀中掏出块火试金板,上面的合金痕迹已被烧得模糊,缺角处,恰好能嵌进颗东瀛的火山珠——那珠子的光泽,正对着板上的火焰纹点头。 ## 三、刃光写的火礼 芒种的雷阵雨掠过百工坊时,赵无恤带着五洲工匠代表、周室太史、丝路商队首领来取剑。九方代表的手同时按在剑鞘上的瞬间,中原钢纹、波斯铁纹、东瀛浪纹、安息陨铁纹、大秦铜纹、越国贝纹、狄人骨纹、鲁国织纹、倭国砂铁纹突然同时亮起,在雷光里连成完整的“火”字——那字的中心,正是公孙禾锻炉铲残片所化的铁核,核上的纹路正在慢慢聚成“心”字。 “小公子用这剑帮我们打通了西域的铁料商道。”安息商队首领捧着杆铁秤,秤砣落在剑鞘上,立刻顺着“火脉纹”排列,与各国金属料、织物、玉器混成一团,在雨光里闪着冷光,“他说秤星不认哪国的铁,只认够不够斤两,就像咱的锻炉,不管炼的是王侯的剑还是农夫的犁,都是烧红的铁。”首领的指尖划过剑鞘的火镰纹时,那些混在一起的物件突然轻轻发响,像无数风箱在同时拉动。 公孙矩摸着剑鞘上凸起的“世界火谱”,那是用五洲金属混合铸成的,在雷声里泛着灼热的光。谱的脉络里,不同火法的纹路正在慢慢交融:中原的“三炼三锻”与波斯的“折叠锻打”连成锁链,东瀛的“淬火七次”与安息的“冰水急冷”缠成漩涡,像所有的火焰在说同句话。阿柴突然指着剑穗上的红绳:去年系的各国火镰模型此刻已包浆,里面钻出的铁锈缠着鲛鱼皮,正往倭国铸剑师的漆盒里钻,盒上的浪花纹与锈线缠成的结,恰好容下片鲁国织的“火纹锦”。 鲁地老匠师捧着新铸的“火”字爵赶来时,爵里的酒混了五洲的淬火液,却在杯口凝成层七彩的膜,膜上的纹路能看出所有火焰的形状。“矩师,”老匠师将爵底对着雷光,新刻的“火”字里嵌着的世界地图正在发光,“孔庙的观星台旁,各国工匠合筑了座‘通天炉’,炉火烧起来时,烟柱能在云里显出‘和’字。” 作坊外的万国广场,九方代表用新剑在铁砧上刻字。中原铁匠写的火纹(焰线托着“炼”字)、波斯匠师写的铁纹(折线拼着“锻”字)、东瀛铸剑师写的浪纹(曲线缠着“淬”字)、安息锻匠写的陨铁纹(星点连成“熔”字)、大秦铜匠写的铜纹(圆点框着“铸”字)、越国贝匠写的贝纹(弧线绕着“雕”字)、狄人骨匠写的骨纹(刻痕围着“削”字)、周室玉匠写的玉纹(折线框着“磨”字)、鲁国织工写的织纹(直线拼成“绣”字),在铁砧上慢慢晕开,最终融成幅巨大的“火脉图”,图中的锻炉都往中心汇聚,托起公孙禾插剑的那片土地——那里的工坊里,今年新造的刃具都刻着“火”字,中原的炉能炼波斯的铁,东瀛的刀能削中原的竹,四海的铁在同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