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论篇第四十二(2 / 5)

加入书签

当道,这时候的湿气重,如果邪气(咱们可以理解为不友好的风)趁机而入,那就是“脾风”

来捣乱了。

脾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

,负责运化水谷精微,风一来,它可能就罢工了,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就找上门,让你的夏天多了几分“沉重”

秋天,庚金辛金闪亮登场,金风送爽的同时,如果风带了点“邪气”

,那就是“肺风”

在作怪。

肺是娇脏,喜欢清润,风一捣乱,咳嗽、气喘、感冒就接踵而至,就像秋天的落叶,一片片落在心头,让人不禁感叹“多事之秋”

冬天,壬水癸水冻结成冰,寒风凛冽,如果这时候风带着寒意侵入体内,那就是“肾风”

来袭。

肾是先天之本,藏精纳气,风一捣乱,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就找上门来,让你仿佛置身于北极的冰雪世界,瑟瑟抖。

不过,风这家伙可不止会“单挑”

,它还喜欢“群殴”

它要是溜进了咱们的五脏六腑的“门户”

——那些穴位(虽然现在咱们不直接对应古代穴位名,但想象一下它们就像是身体的小窗户),那就是“脏腑之风”

了。

每个脏腑都有它的“软肋”

,风一钻进去,就形成了“偏风”

,专挑软柿子捏。

更有趣的是,风这家伙还特别会“爬楼梯”

它从“风府穴”

(咱们现代不说具体穴位,就理解为脑袋后面那个容易受风的地方)一路向上,直达大脑,那就是“脑风”

,让你头疼欲裂,仿佛脑子被风搅成了一锅粥。

风要是跑到头部,特别是眼睛周围,那就是“目风眼寒”

,让你的眼睛像秋天的湖水,波光粼粼却带着寒意,眨个眼都费劲。

喝酒后吹风,哎呀,那可得小心“漏风”

,就像酒瓶子没盖紧,风一吹,酒气就散了,身体里的阳气也容易被带走,导致身体虚弱。

还有啊,房事过后出汗再吹风,那就是“内风”

了,身体内部的小宇宙刚经历了一场风暴,外面再来一阵风,内外夹击,可不是闹着玩的。

刚洗完头就吹风,那叫“道风”

,感觉就像是走在乡间小道上,突然一阵风吹来,头乱飞,人也跟着打了个寒颤。

至于“久风入中”

,那就是风长期在体内作祟,最后可能演变成“肠风飧泄”

,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仿佛肠道也被风吹得七零八落。

风这家伙,简直就是“百病之长”

,它一变再变,能引无数种疾病,就像个魔术师,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张牌会变出什么来。

不过呢,咱们也不用太担心,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

,提前预防,增强体质,让风无处可钻,自然就能远离这些“风流病”

了。

黄帝心血来潮,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我听说五脏受风,表现出来的症状各不相同,这到底是咋回事儿?你赶紧给我科普科普,包括怎么诊断,还有这些病症背后的‘小九九’是啥。”

岐伯一听,立马化身为健康知识小达人,笑眯眯地说:“好嘞,陛下您听好了。

咱们先说说这‘肺风’吧。”

“您想啊,肺是咱们身体的娇脏,最怕的就是风和寒。

要是得了肺风,那人啊,就会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汗出个不停,还特别怕风吹。

脸色呢,会变得跟白纸似的,惨白惨白的。

时不时还咳嗽几声,感觉气儿都不够用了。

有趣的是,这病白天还好点,一到晚上,嘿,症状就加重了,跟夜猫子似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