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海上第一夜,驾驭孤独星球(5 / 5)
间和上升速度,这解决了“物理”层面的危险。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氮气的另一个面孔,氮醉。那个被称为“深渊的狂喜”的魔鬼。
“马丁定律……”他看着教材上的描述,“每下潜10米,氮气的麻醉效应大约相当于喝下一杯马丁尼酒。”
“当深度超过30米时,大部分潜水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教材上列举了氮醉的典型症状:欣快感、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出现幻觉,甚至会做出极其愚蠢和危险的行为,比如把调节器从嘴里拿出来,分享给水里的鱼。
“原来如此,”林予安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如果减压病是潜水后才发作的慢性毒药,那氮醉就是潜水过程中随时可能让你丧命的迷幻剂。”
他立刻将这个概念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
他拥有远超常人的精神力和意志力,在荒野中面对严酷环境和心理压力时都能保持绝对的冷静。
“我的精神抗性,能否抵抗高压氮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性麻醉?”他在脑中提出了一个假设。
“这种麻醉效应,更多是作用于神经突触的信号传递,而非单纯的心理作用。再强的意志力,恐怕也无法完全豁免。”
“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对抗,而是识别与控制。”
他将教材中应对氮醉的方法牢记在心。
保持冷静,专注于简单的任务(如检查仪表),发现症状,立刻上升较浅的深度,直到症状消失。
他甚至开始思考,如果在深潜时同伴出现了氮醉症状,自己应该如何安全地引导她上升,而不是强行将她拖拽上去。
将氮气的物理性危险(减压病)和生理性麻醉(氮醉)都彻底研究透彻后,林予安才真正理解了水肺潜水这项运动的严肃性。
它不仅仅是装备和技巧,更是一门关于物理,生理和心理控制的综合科学。
不到两个时,这本近两百页的教材,已经被他彻底“吃透”。
不仅记住了所有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他理解了每一个规则背后的物理和生理学原理,并将它们整合成了一个知识体系。
他甚至根据教材内容,为明天瑞雯可能进行的技巧教学,提前在脑海中预演了几十遍。
面镜排水、调节器寻回、有控制式紧急游泳上升(CESA)……每一个动作的步骤和要点,都已烂熟于心。
在这片远离陆地的深邃大海上,林予安仅用了一顿饭后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另一个蓝色世界的理论征服。
现在,他只需要等待一个机会,将这些理论,变成真正的肌肉记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