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晋长公路通车(2 / 3)
/p>
车轮与坚硬的水泥接触,发出一种低沉而坚实的摩擦声,清晰可闻。
“动了!动了!晋城的大卡车开过去了!”
“好家伙!这铁家伙真稳当!一点不颠!”
“瞧那烟!真有劲!”
人群爆发出更热烈的惊叹和欢呼。
晋城民众的自豪感达到了顶点,许多人激动地指着那庞大的卡车,仿佛那是自家子弟兵开赴前线。
紧随蒸汽卡车之后的,是晋城几家大货栈的骡马大车队,车夫们鞭子甩得格外响亮,似乎自家的骡马走在这样的路上也格外神气。
几辆新式客运马车,车厢里坐满了好奇探头的乘客。
长治方面的代表车辆,几辆装饰一新的客运马车和几辆载着当地土产的货车也缓缓启动,加入了车队,但位置明显在晋城车队之后。
道路两侧,身着统一蓝色工装、臂戴袖章的“道班”工人迅速拉起绳索,维持秩序,引导兴奋的人群后退。
《晋阳时报》记者文翰,凭借记者证,有幸登上了领头的第二辆蒸汽卡车副驾驶位置。
随着车队加速,他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车轮下是坚硬平整的水泥路面,取代了以往黄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颠簸。
即使卡车沉重的身躯驶过,车厢也只是传来轻微、均匀的震动,远非旧路可比。
他放在膝上的笔记本和钢笔,竟然稳稳当当。
蒸汽卡车在平坦路段逐渐提速。
文翰看着司机张铁柱不时扫视速度表,指针稳定地指向了15英里/小时(约24公里/小时)的刻度。
这速度在当时的陆路运输中堪称飞快!
窗外的田野、村庄以更快的速度向后退去。
他粗略估算,以往晋城到长治,骡马大车需两日,快马加鞭也要大半天。
以此车速度,加上道路平整,一日内往返成为可能!
虽然水泥路面本身不起尘,但车队中骡马大车的蹄子、车轮卷起的路肩浮土,以及蒸汽卡车喷出的煤烟,依然在车队后方形成一条淡淡的烟尘带。
但文翰注意到,这比起旧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境况,已是天壤之别。
道旁的行人只需稍稍远离路肩,便能免受烟尘侵扰。
蒸汽机持续不断的“噗嗤”声、锅炉的嘶鸣、金属部件的摩擦声在车厢内回荡,交谈需要提高音量。但对于习惯了工业噪音的文翰来说,这恰恰是力量与进步的象征。
“张师傅,这路开起来感觉如何?”文翰大声问。
张铁柱紧握方向盘,脸上是专注和一丝兴奋:“美得很!先生!这路平的,跑起来省力又省煤!以前走土路,拉这么重的货,遇到坑洼得格外小心,慢了又费时。现在油门(指蒸汽阀门)给足,心里踏实!估摸着今天跑个来回都松松的!”效率的提升,在司机朴实的语言中表露无遗。
车队行驶约十五华里(7.5公里),抵达了第一个预设的收费站。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简易平房,刷着醒目的白灰,屋顶竖着“晋长公路收费处”的木牌。几个穿着制服的收费员早已在岗亭外等候。亭子前方横着涂了黑白条纹的木质拦车杆。
领头的蒸汽卡车缓缓停下。一名收费员走上前,手里拿着票据本和印章。
“师傅,哪里来,到哪里去?”收费员公式化地问。
“晋城到长治城!”张铁柱答道。
收费员迅速翻看手中的费率表(按公里计价):“晋城至此站15里(7.5公里),每车每公里收费大洋叁分。15里应收大洋贰角贰分伍厘。四舍五入,收贰角叁分。”
这个定价经过核算,高于传统土路的“买路钱”,但远低于节省的时间和损耗带来的收益,属于商业上可接受的范围。
张铁柱显然早已了解规则,爽快地数出贰角叁分钱递过去。
收费员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