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开山造田(3 / 3)

加入书签

力自流陶管灌溉系统!

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无疑是林砚。

它不仅精确规划了从水库出水口引出的主干陶管(直径更大)的路线,使其能沿着山势自然下降,保持必要的坡度以维持水压,更关键的是,它为每一层梯田都规划了相应的支管接入点和压力控制方案。

从水库出水口(位于水库较高水位处)引出的主干陶管,沿着林砚选定的、坡度最稳定平缓的山脊线或等高线铺设。

巨大的陶管被小心翼翼地埋设在足够深的沟槽里(防止冻裂和人为破坏),接口处用特制油灰密封严实。

这条主干管如同一条隐伏在山体中的巨龙,承载着来自水库的生命之源,凭借自身的高度差(重力势能),将水流源源不断地送往梯田区域的高点。

在主干管抵达梯田区域最高处预设的分水总闸位置后,工程进入核心阶段。

这里用条石砌筑了一个坚固的分水井,内部设置了由厚重木板和螺杆控制的分水闸门。

从分水井开始,数条较细的陶制支干管(次级陶管)被铺设出来,沿着等高线,分别通向不同海拔高度的梯田片区。

每条支干管在进入相应的梯田片区后,又会分出更细的陶管毛细支线。

这些毛细支线如同神经末梢,被精准地铺设到每一层梯田的最高端。

在每一层梯田的最高端田埂内侧,都预留了一个陶制的入水口(带简易木塞或小闸门控制)。

毛细支线的末端就连接在这里。

这样,只要打开分水总闸和相应支干管的阀门,水流就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着陶管网络,从最高层的梯田入水口开始,自流注入!

重力自流的核心在于维持水压。

林砚的异能精确计算了每一层梯田所需的最低水头(水位高度差)。

对于位置较低、离主干管源头较远的梯田,为了确保末端也有足够的水压和流量,在关键的支干管节点,甚至会设置小型、简易的蓄水调压池(用条石砌筑的小池子),起到缓冲和稳定水压的作用。

陶管铺设的坡度被严格控制,确保水流顺畅且不因坡度过陡导致压力过大冲毁管道或接口。

老农孙老根蹲在刚铺好陶管、准备回填的沟槽旁,看着那深埋地下、光滑厚重的陶管,又抬头望望山坡上层层叠叠、初具规模的新梯田,再眺望远处正在建设的水库大坝轮廓,忍不住对旁边的工友叹道:

“老伙计,瞧瞧!这心思,这手段!水从那么高的水库放出来,自己就能顺着这些泥管子(陶管),翻山越岭,流到咱们这半山腰的新田里?还一层一层往下流?以后浇水,真就打开田头那个小泥塞子(入水口木塞)就成?”

“可不是嘛!”旁边的工友也是一脸敬畏,“听说这都是小少爷用他那看水的本事,算得清清楚楚!哪根管子走哪里,坡多陡,水压多大,都在他脑子里装着!这管子埋下去,以后咱们这梯田,就是水在天上走,田在山腰收!再不用看老天爷脸色吃饭了!”

此时,林砚通过小妖从天上往下看,看的土疙瘩,变成一块块规则的良田。

十几万人一起劳作的场面,非常壮观!林砚前世今生也是第一次见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