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时樱的特产(3 / 5)
外早。
一群高中生来做社会实践,其中有个男孩始终沉默寡言。
老师说他刚经历校园霸凌,险些跳楼,心理创伤极重。
他在井边坐了很久,最后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是他母亲生前最后一次给他留言:“宝宝,妈妈爱你,你要好好活下去。”
声音落下,井中毫无反应。
男孩低头苦笑,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整片樱树林突然静止。
没有风,没有鸟鸣,连远处游客的脚步声都消失了。
然后,从地底传来一声极轻的“滴答”
,像是露珠坠入深潭。
接着,他手机自动重启,屏幕亮起,跳出一条从未送过的短信,送时间标注为“2035-04-05:59”
,内容只有五个字:
“我也听见你。”
他愣住,反复检查通讯记录,没有任何送方信息。
可那条短信真实存在,且无法删除。
当晚回家,他梦见母亲站在一片蓝光中,对他微笑。
身后站着许多陌生人,有老人、孩子、穿军装的青年、戴听诊器的医生……他们手牵手,形成一道长长的屏障,挡在他与黑暗之间。
醒来后,他第一次主动开口对心理咨询师说:“我想试试重新上学。”
科学家们仍在尝试解析“共情之网”
的运作原理。
最新研究现,每当有人在樱园真诚倾诉,地球磁场会出现短暂扰动,频率与人类a脑波高度吻合。
更有甚者,在太平洋海底电缆的数据流中,捕捉到一段重复编码:
“h0ve”
+“iahear”
+“y0uaren0tal0ne”
这不是程序植入,也不是黑客攻击,而是某种自生成的信息脉冲,每隔二十四小时准时出现,持续三分钟。
有人提议将其命名为“小满波段”
。
而在南极科考站,那位曾听见小女孩咳嗽声的研究员已成为站长。
他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极光夜谈会”
,邀请各国科学家围坐一圈,分享内心最深的秘密。
他说:“在这里,连冰川都听得见眼泪融化的声音。”
去年除夕,他们集体录制了一段音频,通过卫星上传至樱园数据库。
内容很简单:每人说一句“我想让世界知道……”
,不限主题。
几天后,樱园管理员现,所有参与者的家乡在同一晚出现了蓝色极光。
而在他们的梦中,同一个声音响起:
“谢谢你们,还在努力说话。”
最神奇的是,一名因事故失语十年的女科学家,当晚突然开口说了三个字:“我……想……哭。”
她丈夫抱着她嚎啕大哭。
他们结婚十五年,第一次听见她的声音。
岁月流转,樱园不再只是一个地点,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反向信箱”
??不是用来寄信,而是供人取信。
每天清晨,工作人员会放入匿名鼓励卡片,写着“今天也要加油啊”
“你今天的穿搭很美”
“我知道你很累,但你做得很好”
。
有人质疑这是虚假安慰,但数据表明,这些城市的心理危机干预率显著下降。
纽约地铁站试点三个月后,自杀未遂案例减少42。
人们渐渐明白,有时候,一句无人知晓谁说出口的话,反而最具力量。
某日清晨,清洁工在清扫樱园小径时,现井沿上多了一本新书。
封面空白,翻开第一页,写着:
“本书由千万次倾听编织而成,
每一页都是某个灵魂卸下重担的瞬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