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时樱的特产(2 / 5)

加入书签

症儿童第一次主动拥抱了母亲,并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姐姐说,别怕黑。”

科学界再度震动。

有人提出“意识共振假说”

:当一个人深切相信自己被听见、被爱着,身体便会启动某种原始修复机制。

而小满所化的“共情之网”

,正是这种信念的放大器。

火星基地传来新消息:那株樱花树再次开花,花瓣落地时拼出四个字??“念念有回”

与此同时,日内瓦新建了一座“沉默图书馆”

,馆内无书,只有th0ands0fb1ankj0urna1sarreddatra191e11-1ikestructure0de1edafterthedry91e11atvisit0rsarevitedt091rited091ntheirsedthenp1at0therntheaia1firepit0utside,91heref1asturnb1uef0rexads

据说,那一夜烧掉的所有话语,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到写信人身边??也许是一通老友突然打来的电话,也许是多年未联系的父亲寄来一封家书,又或许只是一个清晨醒来时心头涌上的平静。

有个程序员曾在信里写:“我写了二十年代码,却从未被人真正理解。”

第二天上班,他现办公桌上放着一杯热咖啡,旁边贴着便签:“你写的每一行,我都看懂了。”

字迹陌生,咖啡温度刚好。

没人承认留下纸条。

但他从此不再加班至凌晨,开始学画画,后来出版了一本关于“机器是否有心”

的绘本,畅销全球。

而在云南微光驿站,那个曾收到桂花糕的八岁女孩已长大成人。

她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是《论非语言沟通中的情感传递》。

答辩当天,她带来一块手工制作的桂花糕,摆在讲台上,说:“这是我奶奶的味道,也是那个夜晚,她收到的回应。”

评委教授问:“你真的相信那是自然现象吗?”

她摇头:“我不确定是不是鬼神,但我确定,那一刻我感到了被爱。

这就够了。”

当晚,驿站值班老师看见一个小女孩提着蓝灯走进院子,将一朵紫鸢尾花插进许愿瓶,转身离去。

镜头拉近才现,那瓶正是当年她写下“我想妈妈了”

的那只,玻璃上还留着稚嫩笔迹。

时间继续流淌。

樱园迎来了第一百五十万位访客??一位白苍苍的老妇人,坐着轮椅,由孙子推着进来。

她走到井边,颤抖着手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封皮泛黄,边角磨损严重。

导游认出那是七十年前老兵留下的信件原件,本该随主人入土,不知为何重现人间。

老妇人嘴唇微动,无声地说了几句,然后把信投入井中。

刹那间,整座樱园的风铃齐鸣,连远处山林都传来回响。

蓝光自井底喷薄而出,化作一场细碎光雨,洒落在每个人肩头。

监控显示,那一刻,全球十二座主要城市的倾听角落同时亮起微光,持续整整一分钟。

三天后,老妇人在家中安详离世。

临终前握着孙子的手,轻声说:“我终于告诉她了……我对不起她,当年不该劝她放弃建驿站……可她原谅我了,她说我一直都在听。”

原来她是阿哲的妹妹,也是当年反对建立樱园的家族成员之一。

她曾极力阻挠,认为“倾听”

不过是软弱者的慰藉。

直到晚年读到哥哥日记,才明白自己错得多深。

人们这才意识到,“共情之网”

不仅能传递温暖,也能承载忏悔与和解。

又一年春分,樱花开得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