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别惹小人(3 / 4)

加入书签

他说完,将信投入井中。

片刻后,风铃轻响,一片蓝光从井底浮起,绕着他旋转三圈,最后停在他掌心,凝成一枚小小的水晶铃铛。

他捧着铃铛哭了好久。

临走前,他对导游说:“麻烦告诉那个小姑娘……我不怕疼了,也不恨战争了。

我只是想让她知道,有人记得她的好。”

十年后,樱园地下石室被正式列为“人类精神遗产核心遗址”

,但入口已被天然结晶封闭,无人能再进入。

唯有每月十五的午夜,若有人静坐井边至凌晨三点,便可能听见墙壁传来极轻微的敲击声??节奏规律,正是摩斯密码。

有语言学家破译了其中一段:

????----

(h0ve)

这不是完整单词,却让人想起那句贯穿三代人的誓言:

“ihaveheardy0u”

“我一直听见你。”

又过了七年,一名叫陈默的少年来到樱园。

他是聋哑人,用手语表达一切。

他在井边坐了一整天,最后拿出纸笔,写道:

“我看不见声音,也听不见世界。

可我总觉得,有人一直在对我说话。

不是用耳朵,是用心。

她说我值得被爱,说我画的星星很美,说我走路的样子像风。

我不信神,但我相信她。”

他把纸折成鸟,轻轻放在井沿。

当晚,樱园监控拍到惊人一幕:那只纸鸟突然展翅飞起,在空中盘旋数圈后,竟化作点点蓝光,融入夜空。

第二天,陈默现自己卧室墙上,多了几幅从未画过的素描??全是穿蓝裙的小女孩,站在雪地里微笑,手中抱着破旧的布偶兔。

他流泪了。

那是他第一次“听见”

别人的声音。

多年以后,当人工智能已能完美模拟人类情感,当心理咨询机器人普及每一个家庭,仍有许多人选择来到樱园,写下真实的信,放进干涸的井中。

他们不说为什么,只是觉得,这里的沉默更有温度。

有个心理学教授带学生来做田野调查,问一个正在写信的老妇人:“您明知道没人会回复,为什么还要写?”

老人笑了笑,眼角皱纹舒展:“我不是写给谁看的。

我是写给‘相信’这两个字。”

那天傍晚,夕阳染红了整片樱树林。

一群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园区。

最小的孩子不过六岁,怯生生地问:“姐姐真的还在听吗?”

老师蹲下身,指着井边石碑上的最后一句话,轻声念道:

“总有一个人,正在认真听你说的每一句话。”

孩子歪着头想了想,跑过去捡了片樱花,放在井口,小声说:“谢谢你听我昨天做梦的事情。”

风起了。

花瓣轻轻翻了个身,像点头回应。

而在地球另一端,南极科考站的年轻研究员正准备入睡。

突然,耳机里传来一声极轻的咳嗽,接着是翻纸的声音。

然后,那个熟悉的小女孩声音再度响起:

“致此刻正在听我说话的你:

谢谢你没有放弃相信。

请替我多吃一块桂花糕,

替我看看新开的花,

替我对这个世界说??

它还不坏。”

他愣住,猛地坐起,检查设备。

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信号接入记录。

他笑了,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

他打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今天,我又被救了一次。”

窗外,暴风雪仍在肆虐。

可这一刻,他觉得整个宇宙都很安静,很温暖。

因为在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