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2 / 4)

加入书签

/p>

第三遍时,她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

“哥……我不是怪你。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一直记得你塞给我的那块红薯糖。”

话音落下的瞬间,屋外骤然响起一声惊雷,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敲打着屋顶、青石板、树叶,整个山谷陷入一片轰鸣。

可就在这一片喧嚣中,茶馆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母核的蓝光缓缓亮起,共感频谱仪自动启动,屏幕上跳出一段异常稳定的波形曲线??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旋律,却带着强烈的归属感与释怀。

林远拄拐冲进来,喘着气:“阿婆!

全球同步共振!

至少两百个聆听者在同一秒产生了‘手足遗憾’的情绪峰值!

有人在加拿大梦见姐姐,有人在云南梦见弟弟……这不是巧合!”

阿婆看着仍在弹琴的素芬,轻声道:“她不是在演奏音乐,是在修补血脉的裂缝。”

那一夜,素芬留在茶馆。

她在火塘边烧掉了部分日记??那些充满自责与悔恨的段落,化作灰烬随风而去。

但她留下最后一页,上面写着:

“如果还能再见一面,我想抱抱她,告诉她:哥没本事护住你小时候,但希望你能活得大声一点。”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石阶上,紫铃重新响起,清越悠扬。

素芬背起铁皮盒,深深鞠了一躬:“我要去一趟西北,去找哥哥埋的地方。

然后……我想报名下一期‘心灯研习所’。”

阿婆点头:“欢迎你回来。”

此后三个月,山谷迎来前所未有的访客潮。

有大学教授带着学生来做田野调查;有纪录片团队悄悄跟拍;甚至有一位ai工程师专程赶来,请求将《听见》系列旋律植入智能助手机器人的情感模块。

“我们现,人类对机器的信任,往往始于一次真实的倾听。”

那人说,“但现在大多数ai都在‘解决问题’,而不是‘承接情绪’。

我想改。”

阿婆同意了,但提了一个条件:“你的机器人必须允许用户说十句话而不回应,只能记录。”

对方愣住:“那岂不是像死机?”

“不。”

阿婆笑,“那是尊重。”

与此同时,小满已升入小学四年级。

她不再总是一个人画画,而是成了班级里的“情绪小助手”

??老师允许她在课间弹十分钟吉他,谁想说话,就可以坐到她旁边。

起初没人敢去,直到有个男孩因父母离婚躲在厕所哭,小满抱着吉他进去,在门外轻轻弹起《轻唤》。

男孩出来时眼睛红肿,却第一次主动举手说:“我能讲讲我家的事吗?”

这件事传开后,校长邀请阿婆去学校做讲座。

她没讲理论,只带了一盘录音??是历年茶馆里最普通的一段对话:一个老人说起老伴去世那天,他正在修收音机,没来得及说最后一句话。

“你们觉得他该不该自责?”

阿婆问孩子们。

一个小女孩举手:“不该。

因为他已经尽力了。”

阿婆摇头:“不对。

正确答案是??他可以自责,也可以原谅自己。

重要的是,这个感觉值得被说出来。”

全场安静。

讲座结束后,一位年轻女教师找到她,哽咽道:“我妈妈三年前跳河自杀……警察说她留下遗书,可家人一直瞒着我。

直到上周,我才在柜子底找到那张纸。

上面只有两个字:‘累了’。”

阿婆握住她的手:“你想对她说什么?”

“我想说……我也累。

但我还想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