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全球桑蚕共融图(续2(4 / 4)

加入书签

桑园的全景,直播给全球的桑蚕匠人看。游客们纷纷购买织锦的小件产品,比如钱包、围巾、挂饰,大家都说,这是“带着地中海阳光和全球温度的礼物”。

    支援队准备离开的那天,索菲亚送给每个人一幅小型的“阿尔罕布拉织锦”,上面绣着各自家乡的桑蚕文化符号——苏尔玛的织锦上是安第斯的驼羊和桑苗,卓玛的是藏北的雪山和桑园,守苗爷爷的是各种混种桑苗,卡米拉的是“全球桑蚕文化数据库”的图标,周明远的是土壤检测仪和滴灌设备。“这是我们一起织的,”索菲亚说,“它代表着地中海和全球的桑蚕之约,以后,我们会把‘阿尔罕布拉织锦’带到全世界,也会邀请更多匠人来安达卢西亚,一起探索桑蚕文化的更多可能。”

    车子驶离村庄时,村民们在村口挥手送别,手里挥舞着彩色的桑丝围巾,索菲亚和马里奥站在老橄榄树下,大声喊:“明年夏天,我们的桑园会结满桑果,到时候请你们来参加‘地中海丝路桑蚕论坛’,一起讨论桑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回到藏北后,卓玛把索菲亚送的织锦挂在了“桑蚕文化展览馆”的显眼位置,旁边标注着“地中海与全球的桑蚕交响”。守苗爷爷则把“地中海沙生桑”的幼苗放进了“全球混种桑苗”展示架,旁边写着“伊比利亚半岛特有品种,耐旱耐暴晒,适应沙质土”。

    苏尔玛在航海日记里写下了新的一页:“从陆上丝路的撒马尔罕到海上丝路的安达卢西亚,从雪域高原到地中海沿岸,桑苗像一位跨越山海的使者,把不同地域的文化连接在一起。‘阿尔罕布拉织锦’的丝线,既承载着摩尔时期的古老智慧,又融入了全球桑蚕文化的现代元素——这就是‘丝路织星河’的真谛,它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生,让遥远的距离不再遥远。”

    这天晚上,卓玛收到了索菲亚发来的视频:桑园里,“地中海沙生桑”已经长到了一人高,叶片繁茂,马里奥正在给桑苗浇水,索菲亚和年轻女孩们在作坊里织着新的织锦,视频的最后,索菲亚手里拿着一串用桑果做的项链,上面挂着一个小小的“全球混种桑苗”吊坠。“我们已经成立了‘阿尔罕布拉桑蚕工坊’,”索菲亚的声音里满是喜悦,“有很多年轻人来学习织锦,我们的织锦已经卖到了十个国家。明年,我们还想和中国的丝绸匠人合作,把‘阿尔罕布拉织锦’和苏绣结合,创造出更美的作品。”

    卓玛把视频投影在展览馆的墙上,来参观的孩子们围着屏幕,指着视频里的桑园和织锦,兴奋地说:“卓玛姐姐,地中海的桑苗好厉害啊!我们以后能去那里看看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