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丝路织星河:全球桑蚕共融图(续)(6 / 7)
的杂交品种,牧民们学会了织藏毯,还举办了“东非桑蚕文化节”,邀请卓玛明年春天去参加。信末还夹着一张照片:奥莉娅的学生们围在桑园里,手里拿着织好的藏毯,脸上满是笑容,藏毯上绣着肯尼亚的动物和藏北的雪山,两种文化的符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卓玛把照片贴在展览馆的墙上,旁边写上“肯尼亚与藏北的桑蚕之约”。她看着照片,心里满是欣慰——当初她只是想救救藏北的桑园,没想到却连接起了全球的匠人,让桑蚕文化在不同的土地上绽放。
这时,守苗爷爷从温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检测报告,脸上带着笑容:“卓玛,你看!‘星河桑’的抗寒能力又提高了,在零下八度的环境里还能正常生长,而且叶片的产量比以前多了三成,以后养蚕就有更多桑叶了。”
卓玛接过报告,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跟着守苗爷爷去温室,看到“星河桑”长得郁郁葱葱,叶片上的金色纹路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几个年轻的牧民正在给桑苗浇水,他们是上个月来桑园学习的,现在已经能独立照料桑苗了。“卓玛姐,我们打算在自家的草原上也搭个温室,种‘星河桑’,”其中一个牧民说,“以后我们不仅能放牧,还能养蚕织毯,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卓玛点点头,转身去了织毯工坊。里面,达娃正带着几个妇女织新的藏毯,这次的藏毯是要出口到欧洲的,图案用的是“全球混种桑苗”和欧洲的城堡结合,既保留了藏北的传统,又融入了欧洲的文化元素。“艾拉说,欧洲的客户很喜欢这种融合风格,已经订了五十条了,”达娃笑着说,“等这批藏毯卖了钱,我们就给桑园添点新设备,再请周明远来给我们培训新的养蚕技术。”
十月初,苏尔玛从安第斯发来视频,说安第斯工坊的“全球桑蚕共融图”已经织完了,新增了藏北的雪山、桑园和文化节的场景,还把那块“全球最大藏毯”也织了进去。“卓玛,明年夏天,我们想把‘全球桑蚕共融图’运到藏北来展览,和你们的展览馆一起,让更多人看到全球桑蚕文化的魅力。”苏尔玛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卓玛立刻答应下来,她开始忙着准备展览的事情,还计划着在展览期间举办一次“桑蚕技艺交流会”,邀请全球的匠人再来藏北,一起探讨桑苗改良、染织技术的创新。
十二月的藏北,又下起了雪。桑园的温室里,“星河桑”的叶片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却依然翠绿。卓玛和卓嘎坐在温室里,给蚕宝宝添桑叶。卓嘎已经成了桑园的小帮手,不仅会养蚕,还学会了简单的织毯和染丝,她的梦想是长大后去全球的桑园看看,把藏北的桑蚕技艺教给更多人。
“姑姑,你看这只蚕宝宝,它好像要吐丝了!”卓嘎指着一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说,眼里满是兴奋。
卓玛凑过去一看,果然,蚕宝宝正慢慢爬到温室的角落,开始吐丝。“是啊,它要结茧了,就像我们的桑蚕文化一样,在不同的地方扎根、生长、绽放。”卓玛轻声说,目光望向窗外的雪山——雪山上的阳光格外明亮,像在为桑蚕文化的未来祝福。
这天晚上,卓玛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段话:“从去年冬天的绝望,到今年夏天的热闹,藏北的桑园经历了太多。是全球匠人的协作,让桑苗活了下来;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让桑蚕文化有了未来。以后,我会带着卓嘎,带着村里的年轻人,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