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丝路茧语:三系混种桑的首茧传奇(1 / 5)
安第斯高原的九月,总带着秋阳特有的醇厚暖意。当第一缕阳光穿过“全球桑蚕文化工坊”的桑木窗棂,落在温室的育苗架上时,卡米拉突然发出一声惊喜的尖叫——那株由“云蜜桑”“金穗桑”“红土桑”嫁接而成的三系混种桑,枝条末端竟挂着三颗饱满的桑果,紫黑的果皮透着莹润的光,而更让人激动的是,树下的蚕匾里,第一批喂食混种桑叶的蚕宝宝,已经开始吐丝结茧。
“外婆!外婆!结茧了!三系混种桑喂的蚕,结茧了!”卡米拉举着蚕匾,一路小跑冲进染织区,丝线上还沾着几片未抖落的桑叶。苏尔玛正坐在老织机前,用丈夫留下的老梭子整理“全球桑蚕共融图”的丝线,听到喊声,手里的梭子“嗒”地落在织锦上,快步跟着卡米拉往温室跑。
温室里,守苗爷爷已经蹲在蚕匾旁,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三颗茧子并排躺在铺着桑枝碎的匾里,颜色竟格外特别——不是常见的雪白或米黄,而是带着浅棕的底色,上面泛着淡淡的金紫光泽,像把安第斯的夕阳、清迈的霞光和肯尼亚的红土都揉进了丝里。“这茧子,怕是世上独一份的。”守苗爷爷的声音带着颤意,指尖轻轻碰了碰茧壳,“又韧又软,比单一品种的茧子厚实多了。”
晓晓和路易也挤了过来,手里的“桑蚕少年观察日记”已经翻到了新的一页。“我查过资料,普通桑蚕茧的丝长大概1000米,咱们这混种茧说不定能更长!”晓晓说着,从背包里掏出便携式丝长测量仪,“等茧子完全成熟,咱们就能测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各国合作伙伴的耳朵里。妮娜第一时间发来视频,屏幕里她举着清迈刚收获的“金穗桑”蚕茧,笑着说:“苏尔玛奶奶,你们的混种茧颜色太特别了!我已经准备好扎染染料,等你们的蚕丝寄来,咱们做‘三色混纺扎染布’!”
奥莉娅则寄来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肯尼亚马赛部落的天然染料——用红木屑磨成的红粉、用野菊花瓣晒的黄粉,还有用火山灰调的灰蓝粉。附言里写着:“希望这些大地的颜色,能配得上跨洲协作的茧丝。”
韩轻舞也带着好消息赶回工坊:“我联系了中国苏州的‘云锦坊’,他们是传承了几百年的缫丝世家,愿意帮咱们处理这批混种茧的缫丝工作。不过他们说,混合蚕丝的缫丝温度和时间需要重新调试,所以派了一位老匠人过来,亲自指导。”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批特殊的茧丝,可三天后,当蚕茧完全成熟,准备缫丝时,问题却突然出现了。
守苗爷爷按照安第斯传统的缫丝方法,把茧子放进80℃的热水里煮,可煮了十分钟,茧丝还是抽不出来——只要轻轻一拉,丝就断了。试了好几次,断了的蚕丝在水里飘着,像一团乱麻。“怎么会这样?”守苗爷爷皱着眉,手里的缫丝钩停在水里,“普通的‘云蜜桑’茧,这个温度煮五分钟就能抽丝了。”
苏尔玛也试着调整水温,降到70℃,煮了十五分钟,还是不行;升到90℃,茧壳倒是软了,可抽出来的丝却失去了光泽,变得干硬。卡米拉急得眼圈都红了:“难道咱们的混种茧,只能看不能用吗?”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工坊的门铃响了。门口站着一位穿深蓝色中式对襟衫的老人,手里提着一个红木箱子,箱子上刻着“云锦坊”三个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