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丝路映碧海:海岛桑蚕的守望与新生(2 / 5)
海岛混种苗’。”
李教授也打开了实验室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桑苗基因图谱:“我们可以从‘海桑’里提取抗盐基因,导入三系混种桑,加快培育速度。另外,我会配制一种‘降盐营养液’,用海藻提取物和腐殖酸做原料,能快速降低土壤盐度,莱拉可以直接浇在桑园里。”
“少年联盟也加入!”晓晓的声音从屏幕角落传来,他手里举着“全球桑苗土壤数据库”的新表格,“我们已经联系上斐济的孩子,他们会帮莱拉记录桑苗生长数据,每天测土壤盐度和湿度,还会拍视频给我们,方便大家远程指导。”
会议结束后,工坊立刻行动起来。守苗爷爷连夜整理组培室,消毒培养基,准备接收海南的“海桑”枝条;卡米拉和路易则按照妮娜的图纸,用竹子做了一个“斜顶支架”模型,拍了视频发给莱拉,教她如何搭建;晓晓则和斐济的孩子建立了“海岛桑苗观察群”,每天定时分享种植技巧。
可三天后,莱拉发来的视频让所有人都揪紧了心:桑园里的积水还没排干,新搭的支架因为台风余波被吹歪,几株刚补种的桑苗又倒了下去。“苏尔玛奶奶,我实在没办法了,斐济的匠人很少,没人能帮我修排水系统,再这样下去,桑园就彻底毁了。”莱拉的声音带着哭腔,镜头里,她的手上还沾着泥浆,指甲缝里都是桑枝的绿汁。
苏尔玛看着视频里狼狈的莱拉,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守着工坊,也曾有过这样绝望的时刻。“卡米拉,收拾行李,咱们去斐济。”她的语气很坚定,“远程指导不够,必须去实地帮她。”
守苗爷爷立刻反对:“你年纪大了,斐济的气候湿热,你身体会吃不消的。”
“没关系,”苏尔玛摸了摸口袋里丈夫的老梭子,“你丈夫当年为了桑蚕文化,能驾船穿越太平洋,我现在为了斐济的桑苗,去一趟海岛又算什么?”
卡米拉也跟着点头:“我陪外婆去,晓晓可以留在工坊,和李教授一起跟进‘海岛混种苗’的培育,咱们分工合作。”
一周后,苏尔玛和卡米拉带着海南的“海桑”枝条、李教授配制的“降盐营养液”,还有守苗爷爷准备的组培苗,登上了飞往斐济的飞机。当飞机降落在苏瓦机场时,莱拉早已在停机坪等候,她穿着斐济传统的花裙,手里捧着一束用桑枝和鸡蛋花编的花环,眼眶红红的:“苏尔玛奶奶,你们真的来了!”
莱拉的桑园在苏瓦郊外的海边,车子开过去时,能看到成片的椰子树,海风里带着咸湿的气息。可一到桑园,热闹的海景就被眼前的破败取代:歪斜的桑苗泡在浅水里,土壤表面结着一层白霜,田埂上的排水渠被泥沙堵得严严实实,几只瘦蚕在剩下的桑叶上缓慢地爬着。
“先修排水渠,再降土壤盐度,最后补种桑苗。”苏尔玛放下行李,立刻拿起铲子,“卡米拉,你和莱拉一起清理排水渠里的泥沙;我去配‘降盐营养液’,浇在桑园里。”
莱拉的邻居们听说来了外国匠人帮忙,也纷纷带着工具赶来。男人们帮着挖排水渠,女人们则跟着卡米拉学习如何用椰子纤维铺在土壤表面,孩子们则在旁边帮忙搬运桑枝。夕阳西下时,排水渠终于通了,积水顺着渠道流进海里,土壤表面的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