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丝路映碧海:海岛桑蚕的守望与新生(1 / 5)

加入书签

    安第斯高原的十一月,冷雨偶尔会漫过工坊的土坯墙,却挡不住染织区里暖融融的气息——卡米拉正和晓晓一起,将迪拜带回的椰枣蜜熬成糖浆,拌进桑丝染料里,准备给“沙漠霞光披肩”做最后的固色。忽然,邮差顶着雨跑进来,手里举着一个裹着防水布的包裹,上面印着一串陌生的英文地址:“斐济苏瓦,莱拉桑蚕工坊”。

    “斐济?是太平洋上的那个岛国吗?”卡米拉擦了擦手上的染料,接过包裹时,指尖触到布料上还未干的海水痕迹。苏尔玛刚从温室回来,听见“斐济”两个字,立刻凑了过来——她丈夫生前的航海日记里,曾提到过斐济的桑蚕文化,说那里的匠人能用海岛植物染出像海水一样的蓝丝。

    拆开包裹,里面掉出一封手写的信,信纸边缘还沾着细小的沙粒,字里行间满是焦急:“尊敬的苏尔玛奶奶,我是斐济的桑蚕匠人莱拉。上个月的台风‘奥拉’摧毁了我的桑园,海水倒灌进田里,剩下的桑苗叶子开始发黄,蚕宝宝也因为桑叶不够饿瘦了。我在网上看到你们培育出了耐盐碱的沙漠桑苗,恳求你们帮帮我,救救斐济的桑蚕文化。”

    信的后面,还夹着一张照片:一片被台风刮倒的桑苗,歪斜的枝干泡在浅褐色的海水里,莱拉蹲在田埂上,怀里抱着一个装满瘦小白蚕的竹匾,背景是碧蓝的太平洋,海面上还飘着几根断裂的桑枝。

    “海水倒灌会让土壤盐度骤升,比沙漠的土壤更复杂,而且海岛的高湿度容易滋生霉菌,普通桑苗根本扛不住。”守苗爷爷捏着信里附的土壤样本,指尖沾了点白色的盐霜,“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斐济的桑蚕季就快到了,再耽误就来不及了。”

    苏尔玛把照片贴在温室的展示墙上,正好对着那盆“沙漠混种苗”。她想起丈夫航海日记里的一句话:“每片海洋都连着不同的土地,每片土地上的桑苗,都该有活下去的权利。”她转身对卡米拉说:“联系韩轻舞,还有李教授、周明远先生,咱们开紧急会议,启动‘海岛桑蚕救援计划’。”

    当天晚上的跨国会议里,屏幕上的面孔比以往更多——除了熟悉的李教授、周明远、妮娜、奥莉娅,还有太平洋岛国农业组织的代表泰勒,他身后的背景是斐济的海滩,手里拿着一份土壤检测报告。“莱拉的桑园土壤盐度已经达到1.2%,远超桑苗耐受极限,而且台风季还没结束,下个月可能还有新的台风登陆。”泰勒的声音带着海风的湿气,“我们需要培育既能耐高盐、又能抗台风的桑苗,还要帮莱拉修复桑园的排水系统,防止再次海水倒灌。”

    “我有个办法!”奥莉娅突然举起手,她手里拿着一束斐济常见的椰子纤维,“肯尼亚的沿海地区也有海水倒灌的问题,我们会用椰子纤维编织成网状,铺在土壤表面,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过滤海水里的盐分。莱拉那边肯定有椰子,这个方法能立刻用上!”

    妮娜也跟着补充:“清迈的雨季经常有暴雨,我们会给桑苗搭‘斜顶支架’,用竹子和棕榈叶做棚子,既能挡雨,又能让台风顺利通过,减少桑苗倒伏。我现在就画支架图纸,发给莱拉!”

    周明远则从红木箱子里拿出一卷丝线:“这是用中国海南的‘海桑’蚕丝织的布,海南和斐济气候相似,‘海桑’耐高湿、抗台风,我联系海南的桑蚕研究所,明天就寄‘海桑’的枝条和种子过来,和咱们的三系混种桑嫁接,培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