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红土中心桑韵长(4 / 6)

加入书签

近的苦楝林采摘叶子,小石头用铁锅熬煮苦楝叶,熬出深褐色的汁液,再和水按1:5的比例混合,装在喷壶里喷在围栏上。奇迹般地,兔子闻到苦楝汁的味道,纷纷退到围栏外,再也不敢靠近。守苗爷爷看着保住的桑苗,松了口气:“这苦楝汁不仅能驱兔子,还能当叶面肥,桑苗吸收后,叶子会更绿。”

    与此同时,阿琳和塔玛拉也跟着妮娜学起了阿兰达沙画桑丝织。每天上午,妮娜都会坐在水洞旁的木凳上,借着沙漠的天光,手把手地教阿琳“沙画染料调配法”:“石膏矿要磨成细粉,加一点桉树树脂,再用地下水调成糊状,这样涂在桑丝上才不会掉。”她指着木碗里的白色染料,“磨粉的时候要顺时针转,这是阿兰达的方向,能让染料更均匀。”

    塔玛拉则试着改良传统织锦韧性。她把毛利亚麻纤维和桑丝按1:3的比例混纺:“亚麻纤维的韧性好,和桑丝混纺后,织锦不容易断,比单纯用桑丝织的耐用四倍。”她还教阿琳用卡瓦树脂固色:“把染好的桑丝放在卡瓦树脂里泡十分钟,染料就能牢牢粘在丝上,洗的时候也不会掉色。”

    可第一次织出来的织锦,却出了问题——沙画染料在混纺丝上晕开,蜥蜴图腾的眼睛歪歪扭扭,织锦的边缘还出现了跳线。玛拉看着织坏的锦,眼圈红了:“这样的锦根本卖不出去,哥哥肯定还是要去悉尼……”

    妮娜摸了摸织坏的锦,突然说:“我们可以在染料里加一点沙漠橡果粉,增加粘稠度,就不会晕开;织的时候,要把经线拉得更紧,用木梭慢慢推,才不会跳线。”

    阿琳立刻按照妮娜的方法,在染料里加入橡果粉,调成粘稠的糊状;织锦时,塔玛拉帮着调整经线张力,阿琳用木梭小心地穿梭。这次织出来的织锦,沙画染料均匀附着在混纺丝上,蜥蜴图腾的眼睛明亮有神,织锦边缘整齐,再也没有跳线。当阿琳把织锦铺在红沙地上时,妮娜的眼睛亮了:“这就是我年轻时织的沙画桑丝织!颜色亮,又结实!”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琳和塔玛拉跟着妮娜改良织法:他们用橡果粉增加染料粘稠度,用亚麻纤维增强织锦韧性,还把阿兰达的新图腾——金合欢、地下水洞、乌鲁鲁巨石织进锦里,让织锦更有红土特色。当他们把第一块“红土沙纹蜜丝织”拿到爱丽丝泉的集市上时,立刻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织锦多少钱?我要给纽约的女儿当纪念!”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举着美元喊道,“我在澳大利亚旅行了半个月,从没见过这么有原住民特色的织锦!”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原住民手工品平台的代表更是当场定下了三百五十块的订单:“我们要把这种织锦放在平台的‘红土非遗’专区,还要推荐给乌鲁鲁的旅游商店,肯定能大卖!”

    本看着被抢购的织锦,拉着妮娜的手说:“外婆,我不去悉尼的餐厅洗盘子了,我要跟着您学沙画和桑苗培育,以后把咱们的桑蚕产业做大,让阿兰达的文化传下去!”

    产业活化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杰克联系了澳大利亚的五家生态旅游公司,开通了“红土桑蚕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来社区体验采桑、沙画、织锦,还能购买红土沙纹蜜丝织;他还在社区旁建了“红土桑蚕技艺中心”,中心里设置了桑苗培育区、沙画体验区、织锦销售区,每天都有很多阿兰达族的年轻人来学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