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商路通,人心聚(4 / 5)
态度却非常干脆利落,他斩钉截铁地说:“借!不仅要借粮,而且还要派遣那些会种地的老农去教他们如何引水灌溉——毕竟大家都是汉人,看到别人陷入困境而不去救援,这种事情我们于心不忍。”
“再说了,如果我们现在帮助了他们,那么将来我们要是遇到了什么难处,他们也不会对我们袖手旁观的。”
陈默听了之后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他说:“桑明川兄弟说得非常对。人心都是肉长的嘛,你帮助我,我帮助你,这样才能够让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同面对困难。”
于是,一支装满粮食的船队顺着水流的方向缓缓驶下,船上除了粮食之外,还载着经验丰富的老农以及用于灌溉的水车,浩浩荡荡地前往受灾的县份。
那些受灾县的县令看到如此情景,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涕泪横流,激动地表示说将来陈留县有任何差遣,他们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孔先生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述这件事,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们儒家思想中的‘仁’。所谓仁者爱人,不仅仅要爱自己的家人、亲友,还要把这种爱扩展到全天下的汉人身上。”
“只有这样,我们汉家文化的根基才能够扎得更加深,生长得更加茁壮,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屹立不倒。”
孩子们听了孔先生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是当他们看着窗外送粮的船队扬起的白帆时,小脸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骄傲自豪的神情。
到了秋收的时候,陈留县的打谷场上又堆起了像小山一样的粮垛,金黄的稻谷散发着丰收的气息。
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那些之前受到援助的县份,竟然派人送来了刚刚收获的新鲜杂粮,说是“还粮”,而且还带来了当地的各种特产——有香脆可口、令人回味无穷的栗子,有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的豆子,还有可以用来织布的棉花,这些特产不仅代表着他们的心意,更是双方友谊的见证。
桑明川指着那些杂粮,对石敢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看,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人心啊,就好比是这粮种,只要你把它播撒下去,用心去浇灌、呵护,总有一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石敢挠了挠自己的脑袋,咧开嘴笑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大哥想得长远啊。”
在冬日即将来临之前,济水河的码头已经开始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往来的商船也因此停止了航行。
但是城里的作坊却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铁匠铺里炉火熊熊,工匠们正在打造新的农具,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
纺织坊里机杼声不断,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织着厚实的棉布,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
孩子们在学堂里认真地读书,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空气中。
士兵们则在练兵场上刻苦操练,整齐的步伐声和嘹亮的口号声彰显出他们的英勇气概。
桑明川站在高高的城头上,目光深邃地望着天空中飘落的初雪,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这日子就像济水河的水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波,但实际上却在悄无声息之中,将两岸的土地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同时也把人们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他知道,目前胡虏还没有被消灭,天下还没有恢复太平盛世,未来的道路肯定还会充满艰难险阻,风雨兼程。
但是只要这商路一直保持畅通、粮田不断地得到耕种、书声始终在学堂里传播,那么汉家文化的星火就会像这冬日埋藏在雪底下的种子一样,在寒冷的环境中默默地积蓄力量,等到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就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属于汉家的广阔天空。
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的雪花覆盖了田埂,覆盖了屋顶,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