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商路通,人心聚(3 / 5)

加入书签

通商惠工’,这是治理国家、使社会繁荣昌盛的好方法啊。”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往来于济水河上的商船数量就逐渐多了起来。

有从南方驶来的商船,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绸和香气四溢的茶叶;也有从西方而来的船只,它们带来了珍贵的皮毛和坚固耐用的铁器。

济水河的码头因此变得日益热闹非凡,客栈里住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客,街头巷尾充斥着各种南腔北调的吆喝叫卖声,整个地方呈现出一片繁荣兴盛的景象。

与此同时,赵勇在边境地区修建的堡垒也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他给这个堡垒取名为“安汉堡”。

这座堡垒不仅仅驻扎着保卫边疆的士兵,还在里面开设了一家货栈,专门用于和草原上的部落开展贸易活动——用粮食和布匹交换他们的牛羊以及皮毛。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竟然有几个小部落表示愿意归附,不再跟随鲜卑人制造事端。

“其实那些胡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毫无分歧的。”

赵勇回到陈留县汇报工作时,虽然被晒得皮肤黝黑,但却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有一个部落的首领明确表示,只要我们能够提供足够多的粮食,他们就会帮助我们密切关注慕容家族的一举一动。”

桑明川听后,递给他一坛酒,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件事做得非常好。但凡能够用粮食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动用武力。不过,你也必须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安汉堡里的士兵数量绝对不能减少,要时刻保持警惕。”

赵勇挠了挠头,憨厚地回答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所以我让兄弟们白天抓紧时间练习刀法,提高战斗技能,到了晚上则学习如何记账——苏远说过,做生意的时候也必须把账算得清清楚楚,绝不能让人给坑了。”

城里的学堂最近也增添了不少新内容。

孔先生新开设了一门“算学课”,专门教授孩子们如何记账、丈量土地等实用技能。

一位商客偶然间看到这一幕,不禁笑着对张老丈说道:“你们这里的学堂教授的知识,可都是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用到的本领啊。不像有些地方,只知道教授那些之乎者也的空洞理论,到底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张老丈听了这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把这话原原本本地学给桑明川听。

当时,桑明川正在仔细查看新铸造出来的农具,听到张老丈的话后,他不由得微微一笑,说道:“读书这个事情啊,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白事理,懂得做人的道理以及世间万物的规律;而算账呢,则是为了谋划生计,让家庭或者家族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并且发展得更好。”

“这两者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咱们汉人过日子的方式方法就是这样,既要做到知书达理,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也要具备能够赚钱养家的能力,还要学会勤俭节约,善于积累财富。”

在秋收即将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旱灾如同恶魔一般降临,让周边好几个县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地里的庄稼因为长时间缺乏水分的滋润,变得蔫头耷脑,毫无生机,就像一个个垂头丧气的人一样。

当地的百姓们看到这种情况,内心焦急万分,他们纷纷跑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上天能够降下甘霖,拯救他们的庄稼和生活。

其中有一个县的县令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派人来到陈留县求助,询问陈留县是否能够借给他们一些粮食来度过眼前的难关。

在陈留县进行议事的时候,石敢的脸上显露出了一丝犹豫的神情,他缓缓地说道:“咱们陈留县的粮食虽然足够我们自己吃的,但是也不能全部都借出去吧?万一今年冬天来得比往年早的话,那我们自己不够吃该怎么办呢?”

然而,桑明川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