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炊烟再起(4 / 5)

加入书签

“这是从南边换来的改良种。”

桑明川用锄头刨出半尺深的坑,土块上还沾着前朝的陶片。

他捏着薯种放进坑底,芽尖朝上摆得端端正正,覆土时特意留了指节宽的空隙:“张老丈商队里的老马头说,这玩意儿耐活得很——去年济阳大旱,他地里的金芽薯照样收了八担。”

远处传来木槌声,是二牛媳妇在村口夯土坯,新泥混着碎麦秸,要给学堂补屋顶。

石敢的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圆,手中的薯种掉在泥里:“上千斤?那咱要是种上百亩,岂不是能囤十万斤粮?”

他慌忙捡起薯种在手心磕着:“到时候给阿木娶媳妇,嫁妆里都能摆上白薯干!”

“所以才得仔细伺候着。”

桑明川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雨珠,水珠顺着下颌线滴进衣领。

他用锄头把敲了敲田垄,划出笔直的浅沟:“行距三尺,株距两尺,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成。”

忽然往东边努嘴,雨幕里隐约看见个红棉袄影子:“赵勇那小子又在溪边和那帮孩子玩泥巴呢!”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赵勇正蹲在溪边的大青石上,手里攥着根柳条,在泥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连弩——扳机处还特意捏了个泥疙瘩当机括。

小女孩阿桃蹲在旁边,辫梢沾着草籽,正用碎瓷片给泥弩刻花纹:“赵大哥,你这弩没有箭槽!”

“那你画一个,我看看!”赵勇把小女娃拨到一边,却偷偷把箭槽补得更深。

石敢刚要扬声喊,桑明川按住他胳膊:“让他玩,前儿修水渠时,这小子在水里泡了三个时辰,该放松放松了。”

话音刚落,赵勇就举着泥疙瘩冲过来,红棉袄下摆扫过秧田,带起一串泥水:“桑明川大哥!你看我捏的连弩,像不像?”

泥疙瘩在他手里滴着泥浆,机括处还粘着片柳叶。

桑明川接过来看时,忽然笑了——泥弩的望山竟是照着自己那把连弩刻的,连扳机护圈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这望山角度不对!”他屈指弹了弹泥疙瘩:“得再抬高三分。”

“这已经很像......”

桑明川接过泥疙瘩在手里掂了掂,指腹摩挲着泥弩上凹凸的纹路:“等秋收了,让老铁匠李三叔帮你打造一件。他年轻时给慕容恪打过马槊,火候拿捏得准。”

雨丝落在泥弩上,冲出细小的沟壑,他忽然把泥疙瘩还给赵勇:“不过先得把这薯种种好——不然哪来铁料打兵器?”

赵勇的眼睛瞬间亮得像雨后的星子,把泥疙瘩往怀里一揣就往地里冲,红棉袄在雨幕里划出道弧线:“那我现在就去翻地!”

阿桃也举着瓷片跟上去,辫梢的草籽掉在刚种好的薯种坑里:“赵大哥,我帮你划行距!”

石敢看着他俩的背影直乐:“赵大哥,听见打铁比见了肉还亲。”

桑明川望着远处的田垄没接话。

春雨洗过的田野泛着青,新插的秧苗在水里立着,像阿桃绣鞋上的绿玉簪。

他忽然弯腰捡起片陶片,是半片汉代的瓦当,上面还能看见模糊的云纹。

“去年这时候!”

他摩挲着瓦当边缘:“咱们还在城墙根捡燕军的断箭呢。”

石敢猛地顿住,田埂上的蝼蛄又开始叫了,唧唧哝哝的,像在说旧事。

“桑明川兄弟!”

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拄着枣木拐杖,右肩空荡荡的袖管在风里晃荡,蓑衣上沾着的草籽簌簌往下掉:“城里的学堂用燕军的断矛当椽子,总算收拾好了。张老丈说要教《千字文》,我想着先教孩子们认'禾''谷''麦'这几个字。”

“好啊。”

桑明川转过身,把汉代瓦当塞进石敢怀里:“不仅要教认字,还得教他们认田埂、辨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