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奶牛养殖场(3 / 4)
理,牛舍里几乎没有异味,氨气浓度控制在 15ppm 以下,奶牛的采食量能提高 5%。” 饲养员老杨说,他现在的工作从 “清粪工” 变成了 “牛舍管理员”,主要负责检查设备和观察奶牛状态。
在牛舍的南侧,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总面积达 2 万平方米。
“这些光伏板每年能发 280 万度电,满足牧场 30% 的用电需求,剩下的电还能并入电网。” 牧场负责人介绍,光伏板不仅发电,还能为牛舍遮阳,减少夏季太阳直射,降低牛舍温度 —— 这是 “光伏 + 畜牧” 的立体养殖模式,既节省土地,又实现了清洁能源利用。
下午三点,粪污处理中心的沼气发电机正在运转。奶牛每天产生的 800 吨粪污,先通过固液分离机分离出固体粪渣和液体沼液:固体粪渣经过发酵,变成松软的有机肥,运到周边农田种植饲料。
液体沼液则进入 10 个容量为 5000 立方米的沼气池,在 38c的中温环境下发酵产生沼气,沼气一部分供沼气发电机发电,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到员工宿舍和食堂,作为做饭、取暖的能源。
“我们的沼气池每天能产 1.2 万立方米沼气,相当于 8 吨标准煤的能量,一年能节省电费和燃气费约 120 万元。”
粪污处理主管指着中控屏幕说,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沼气池的温度、压力、甲烷浓度,当甲烷浓度低于 50% 时,系统会自动调整进料量和搅拌频率,确保沼气产量稳定。
沼渣制成的有机肥不仅供牧场自用,还对外销售。“去年我们卖了 1500 吨有机肥,给周边农户种玉米和蔬菜,反馈很好 —— 用我们的有机肥种的玉米,颗粒更饱满,亩产比用化肥高 10%。”
赵主管说,这种 “养殖 - 粪污 - 种植 - 养殖” 的循环模式,让牧场实现了 “零污染排放”,去年还获得了 “国家级绿色养殖基地” 称号。
牧场的数据中心里,巨大的显示屏上跳动着各种实时数据:全场奶牛存栏 1.2 万头,其中泌乳牛 6200 头,当日总产奶量 203 吨,平均单产 32.7 公斤;饲料消耗 48 吨,其中青贮玉米 21 吨、苜蓿草 9.6 吨;挤奶厅设备运行率 98.5%,牛舍温度 18c,湿度 55%……
“这些数据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我们优化管理的依据。” 数据分析师小陈正在用 AI 模型预测下周的产奶量:“根据未来七天的天气预报(平均气温 12c,无降水)、饲料配方调整计划、待产奶牛数量,模型预测下周总产奶量会增加 3 吨,我们会提前通知乳制品加工厂准备收奶。”
更深入的分析还能优化成本:AI 通过对比不同批次奶牛的产奶量与饲料消耗,发现 “胎次 2-3 的奶牛” 投入产出比最高,于是牧场调整了牛群结构,将这部分奶牛的占比从 40% 提升到 55%,单头奶牛的年利润增加了 800 元。
“以前靠经验管理,现在靠数据说话,万头奶牛的管理效率提高了 40%,成本降低了 15%。” 牧场负责人说。
最后一批奶牛结束挤奶,慢悠悠地走回牛舍,智能卧床已铺好新的垫料,食槽里装满了新鲜的饲料。
远处的光伏板在余晖中泛着金光,沼气池的炊烟轻轻飘荡在草原上空 —— 这幅 “科技 + 草原” 的养殖图景,不仅让内蒙古的万头奶牛场实现了高效产奶,更走出了一条 “优质、绿色、可持续” 的现代农业之路。在这里,每一滴牛奶都凝结着科技的力量,也承载着草原牧场转型升级的希望。
部长看了下数据,“东仔,你不是说要养殖百万头奶牛吗?怎么上面的数目显示是1.2 万头。”
李文东说道:“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处养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