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姜撞奶(1 / 4)
第281章姜撞奶
入夜后,吴铭和张关索照旧驾著餐车出门摆摊。
餐车九月间才投入使用,迄今尚不足一月,却俨然成了吴记川饭的代名词,无论行至何处,总能听见孩童呼喊:「无名氏来喽!」
果然具有视觉冲击、能够迅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事物最易广泛传播。
然而出名也有出名的烦恼。
吴铭出摊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有意借此机会熟悉东京的大街小巷,摸清各大「商圈」及重要官署的所在。
因此,他每次出摊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原本连目的地都不设,走到哪儿摆到哪儿。
可无论走哪条路,朝哪个方向走,往往走不多远,便会遭遇熟客拦截。
起初吴铭还会停下来招待,怎奈停下容易启程难,过往行人见餐车一停,立时便蜂拥而上,甚至自发排起长队一在张铁嘴等说书人的推波助澜下,吴记的三条规矩已然路人皆知。
吴记的吃食不愁销路,愁的是太过畅销,如此走走停停,根本出不了「新手村」。
只好设定一个目的地,中途无论遇见谁都不停。
今夜要去的地方是兴国寺。
有阵子没见三苏了,兄弟俩馋归馋,治学不可谓不用功,无法凭父荫入仕的子弟不用功不行。
大小苏到底是吴记川饭的会员,理应享受一定的福利,既然客不至店,吴铭便驱车亲至。
兴国寺全名叫太平兴国寺,位于内城西南,临近开封府衙,乃东京十大名刹之一。
兴国寺周边虽也有夜市、酒楼、妓馆等娱乐场所,但远不及大相国寺繁华。
但也正因如此,相对清净的兴国寺备受进京赶考举子的青睐。
自唐代以来,寺院便常为贫寒士子提供住宿,至宋代,佛教盛行,更是将之做成一门生意,甚至将浴室改作客房,以便尽可能多地接待住客。
寺庙场地宽、环境清幽、租金便宜,是长期备考的理想选择,且因考生云集,渐渐变成同科举子的社交网络节点。
正值科举年,兴国寺周边虽非繁华商圈,但寓居在寺庙里的举子都是吴记的潜在顾客,客流不成问题。
苏轼搁笔,轻揉酸胀的太阳穴,举目望向窗外,但见皓月当空,洒下一地晴夜清辉,院中寂寂,唯有夜风拂过霜枝的呜声,平添几分寂寥。
自赐酺宴罢,兄弟二人便埋首经卷,潜心备考,半月来未曾出过寺院。
虽然足不出寺,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有关吴记川饭的讯息,近来有无优惠,又出了哪些新菜等,苏轼了如指掌。
听闻入冬以来,吴掌柜每夜皆会出摊,设摊地点不一,却不知几时来兴国寺?
一念及此,诱人的香气似已萦绕鼻间,馋得喉头连滚。
不对!
他使劲吸动鼻翼,非是遐想,确有香气!
「子瞻、子由!」
打包吃食归来的林希扬声唤道:「吴掌柜已至寺前设摊,眼下已排起长队,今日有新肴,二君若欲尝鲜,当速往,迟恐售罄!」
正伏案苦读的苏辙霍然抬头,兄弟俩对视一眼,双双起身,推门而出,却见父翁快人一步,已大步朝寺外走去。
大小苏连忙提步追上。
未及出寺,香气渐浓。
见庙里的小沙弥不住吞咽唾沫,苏轼暗自好笑,若非急著排队,他势必要打趣两句。
出得寺来,果如子中兄所言,吴记的摊前已然排起长龙,香气扑鼻,直教人津如泉涌,腹如鼓擂。
父子三人赶紧排至队尾,抬眼看向布招,上书「烤冷饼」三字,这便是林子中所说的新肴了。
苏轼早已有所耳闻,吃过的人皆赞不绝口,此时吸嗅著这丰富浓郁的热香,期待瞬间拉满,一边翘首以盼,一边默念著不得售罄、不得售罄、不得售罄——
这回倒是没有言出必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