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自助餐(3 / 4)
六人平日里虽也互相推许,却多少夹杂着酬酢之意,用现代的话说,只是商业互吹,并不清楚彼此的深浅。
如今听了各自的破题思路,由衷赞叹,敬佩之意溢于言表。
时辰尚早,六人离了兴国寺,沿兴子行街往东游赏而去。
内城繁华远胜外城,街上行人如织,香车络绎,各色酒楼、店铺、摊贩夹道,喧嚣扑面,吆喝盈街。
六人且行且观,见多识广的林希肩负起导游之职,为二苏介绍沿途市井风情。
及至巍峨宫墙下,林希遥指前方巨阙道:“瞧,那便是东华门了。待来年殿试之期,贡士便由此门而入,进士及第者亦将在此门外听候天子唱名!”
二苏举目望去,但见朱门轩敞,高矗入云,门外兵士按刀侍立,赤甲映日生光,一派肃穆景象。
二人胸中霎时翻涌如潮,那股匡扶社稷的书生意气如薪投烈焰般熊熊腾起!
“行人退避!”
突如其来的叱喝声。
两辆紫帷金络的豪华车驾辘辘驶近,开道差役呼喝着驱散人群。
六人也随之避于道旁,苏轼凝目细观,只见车驾帷幔用锦,轮毂雕,端的气派非凡!
车驾停于东华门外,侍从掀帘,两位身着深紫朝服、腰悬金鱼袋的老者从容下车。
二苏初入京师,不识权贵面容,然观其服色威仪,心知必是位极人臣者。又见二翁仪态雍容,步稳气沉,颇具“见恶不怒,见善不喜”的庄严气度。
苏辙悄声询问:“子中兄可识得二位尊驾……”
林希面露敬意,低声道:“当先那位乃当朝宰相富公,随后那位乃三司使韩公。”
二苏恍然。
富、韩二公乃当世名臣,天下学子谁人不知
林希忽又抛出句要紧话:“闻得风声,韩公似将迁升重任……”
“哦”
不仅二苏,王汾和胡宗愈也心头一凛。
韩琦已居三司使高位,若再迁升,莫非……
狄枢相之事,近来朝野物议喧腾,兄弟二人虽足不出户,却也有所耳闻。
朝堂上的斗争对六个尚未考取功名的书生而言,实在太过遥远,即便是出自官宦之家的林希,也只是道听途说。
目送富、韩二公进了东华门,苏轼抬头看一眼天色,提议道:“听闻吴记川饭生意火红,每至饭时,店内座无虚席,店外等候者众。我等不若早些去,兴许能免去排号之苦。”
众人尽皆称善,遂转身直奔外城。
六人来得有点太早了,抵达时不过巳正时分,吴记尚未开张,店外一个等候的客人也无。
店门倒是开了,奇怪的是,苏轼分明记得隔壁是一户镊工,如今竟也在屋里摆起了桌椅。
“二郎——”
苏轼抬脚跨入店内。
“诸位客官,小店尚未开张……”
“省得,我等只是进来歇歇脚,你不记得我了”
苏轼无视二郎的劝阻,大喇喇地坐下来,既是歇脚,也顺便占个座。
“诸位是小店常客,某自是记得的。”
见六人尽皆落座,李二郎不好再驱赶,只能说:“客官稍坐,某去打壶茶来……”
“我要冰镇凉茶!”
苏辙话音未落,五人纷纷应和。
李二郎面露难色:“可小店尚未开张……”
“二郎,守规矩是好事,可有时也要知变通。”苏轼循循善诱,“凉茶该是早便做好了的,我等又不点菜,只各要一杯凉茶解解乏,又有何妨”
入秋之后,已没什么暑气,但六人在城里逛了一个多时辰,仍出了不少汗,既渴又乏,回想起冰镇凉茶的滋味,嗓子眼里几乎快冒出烟来。
李二郎终究是个守规矩的本分人,回厨房征得吴掌柜的同意后,这才替六人斟倒凉茶。
吴铭有些意外,心想二苏来得也太早了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