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自助餐(2 / 4)

加入书签

出门买菜,途中把这事一说。

吴建军哈哈笑起来:“你真行!照你这么搞,以后自助餐也要成咱们的传统文化了!”

顿了顿,又说:“那你不得多买些餐具器皿啥的饮料怎么弄你又不能把机器带过去……”

“餐具得买,饮料机用不着,只有一种饮品,拿一口锅装就行。”

“是什么,王老吉”

“怎么可能王老吉成本多高,不划算。弄一锅冰鲜柠檬水,我等会儿再做个小吃,足够了。”

来吴记用饭的食客,人均消费在五十文左右,那群书生也不全是富家子弟,因此自助餐的价格不宜定得太高。

吴铭认为七十文比较合适。

这个价位,他又不打算上预制菜,肯定得考虑成本,毕竟,无论在哪个时代,学生都是饭量最大的群体之一。

至于菜品种类,吴记川饭规模尚小,不宜做太多菜,一来备料不便,二来店堂里也放不下。等以后做大做强了,再搞大型自助餐也不迟。

父子俩归来不久,李二郎也坐着太平车将桌椅拉到了店门口。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桌椅的品质不差,价钱自然不低,四套了足足十贯。

倒是无妨,等乔家升级成雅间,终归要添置。

李二郎和锦儿将桌椅搬进乔家,吴铭则回到厨房,马不停蹄地备菜备料。

今天的活计非常多,老爷子和老妈又不在,必须抓紧时间。

菜品昨天便已定下,大多是之前做过的菜,但有些是考生没吃过的,诸如酸菜鱼、盐水毛豆之类。

唯有一样新菜,准确地说,是新的小吃。

甭管是什么,但听得一个“新”字,谢清欢便嗖地凑至近前,见师父取出红和大米粉,好奇询问:“师父,这是在做什么菜”

“红凉虾。”

红凉虾是流行于湖北、四川及云贵地区的消暑甜品,由米浆和红水制成,因形似小虾而得名。

吴铭小时候没少吃这玩意儿,尤其是盛夏时节,放学后在街边摊个五毛钱嗦一碗凉丝丝、甜滋滋的红凉虾,不要太爽。

现在至少六块起步,如果加点水果,就得卖八九块。

这道小吃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但做起来都非常简单,川渝地区通常会添加豌豆淀粉,吃起来口感更q弹。

“看好了,我只教一次。”

吴铭先熬红汁,没什么操作可言,就是把红和水同煮,煮至粘稠关火,倒入碗里晾凉,随后放冰箱里冷藏。

另取一碗,倒入适量的大米粉和豌豆淀粉,再添入清水搅拌至无稀糊状。

烧一锅水,等水面泛起鱼眼泡时倒入淀粉水,转小火边煮边不停搅拌,两三分钟后,就变成浓稠的糊糊状。

将提前准备好的凉开水取出,上面放一个漏勺,把煮好的糊糊倒入漏勺里,上面用铲子轻轻按压。

糊糊顺着漏眼掉进凉开水里,形成头大尾细的独特形态,一只只嫩白晶莹的,其实吴铭觉得更像蝌蚪,但凉虾叫起来更好听。

把凉虾捞起,沥干水放碗里,待会儿上菜时倒入冷藏好的红汁,搅拌均匀即可。

不等师父发问,谢清欢抢答道:“我会了!”

吴铭笑起来:“好,那就由你来做,把这里的红都煮了。”

他将各项任务分配下去,厨房里立刻忙碌开来。

……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苏轼、苏辙自五月抵京以来,闭门温书备考,未尝细览京师风华。今秋闱既毕,又得父翁应允,兄弟二人终可畅意游赏数日。

时隔多日,“寄应六子”再度聚首,免不了要聊聊考试,对对答案。

“妙哉!子瞻此论,思之精微,察之秋毫,层层剖断,令人叹服!”

“子中兄过誉!兄台之论,周洽圆融,指陈时务,鞭辟入里,令人拍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