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信仰之锚·祖神溯源(2 / 2)

加入书签

同意志的纽带,而非向外制造分裂、挑起无谓争端的导火索。

此时,一直安静旁听,宛如空谷幽兰般存在的姚若曦,轻声开口。她的声音柔和似水,却带着一种生命本身固有的、坚韧而强大的力量感:“尚书大人,诸位先生。请允许若曦从生命传承的角度赘言一二。”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她身上。

“一个种族,若拥有共同的精神信仰和文明认同,其整个种群的意志便会更加凝聚,宛如溪流汇入江河,最终奔涌入海。”她缓缓说道,眼眸中仿佛有绿色的生命光华流转,“这不仅关乎信念之力的强弱,更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至血脉深处,引发不可思议的共鸣。一个强大而统一的种族意志,或许……能在整个族群面临生存危机之时,激发出超越个体极限的集体潜能,甚至……能在漫长的时光中,引导整个族群的生命层次,向着更适应严峻环境、更加强大的方向,实现缓慢而持续的进化。‘祖神’信仰,便是凝聚这份种族意志、指引进化方向的最好旗帜与核心。”

她的话语,从一个更为玄妙、却关乎帝国种族长远生存与进化潜力的角度,深刻地阐明了信仰统一所带来的潜在巨大利益,超越了简单的精神慰藉范畴。这让在场原本更侧重于历史和礼法的文臣学者们神色更加肃然,仿佛看到了一幅更为宏伟壮阔的蓝图。

林浩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礼部尚书身上,做出了决断:“考据清晰,意义明确,方向正确。便以此为基础,正式确立‘华夏祖神’为我青阳帝朝之最高精神象征与文明旗帜。其核心教义,定为‘敬天法祖、开拓自强、守护家国、延续文明’四句。礼部即刻以此为核心,牵头编纂《祖神纪略》与《英灵颂》,详细阐述其精神内涵,并重点记录近世以来为国捐躯之英烈事迹,将他们具体、鲜活的形象与功绩,纳入祖神庇护之‘英灵’体系进行祭祀,使信仰有凭有据,有血有肉,可感可触!”

“臣,遵旨!”礼部尚书深吸一口气,躬身领命。但在他低头的瞬间,眉宇间的凝重之色并未散去,反而更深了。

真正的难题,随之赤裸裸地摆在面前。一位参与编撰工作的老儒面露极大的难色,他代表着最现实的困境,颤声开口道:“陛下,方案虽好,理论虽高,然……‘祖神’之形象终究过于抽象宏大,如同云端之月,可见而难触。如何能让遍布帝国、教育程度不一、甚至许多目不识丁的亿万百姓,尤其是那些只认村头土地神、河边河伯、自家祖灵的地方民众,真正理解、认同并最终接受这种精神象征?此其一难也。”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即便理解,又如何能确保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各级官吏和宣讲人员不会为了省事或出于惯性,将‘祖神’具体化为新的偶像进行崇拜,与我等‘重精神、轻偶像’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何能真正取代那些早已深入日常生活、与百姓具体福祉(如求雨、治病、保平安、祈丰收)紧密挂钩的地方信仰?若新信仰不能展现‘实效’,恐怕难以深入人心啊。”

如何将高度凝练的精神象征,转化为可被广泛接受、能深入日常生活的具体信仰实践,并在这场无形却至关重要的信仰之争中赢得民心,成为了横亘在“帝朝计划”面前的又一道巨大而幽深的难关。礼部尚书手捧谕令,感到肩上的压力前所未有地沉重,仿佛扛着一座无形的大山。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