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信仰之锚·祖神溯源(1 / 2)
相较于文化统一那“书同文、语同音”的有形的目标,以及经济统一那“币同制”的看得见的龙币,“信仰统一”的推进,则显得更为抽象、深邃,乃至举步维艰。其核心首要之务,并非强行拆除旧有庙宇,而在于确立一个能被帝国疆域内亿兆子民从心底接受、并能承载起整个民族精神与未来的核心象征。这需要的不是行政命令的粗暴干涉,而是历史的回溯、文化的提炼与精神的共鸣。
皇家藏书阁的最深处,平日罕有人至的幽静被打破,尘封了不知多少岁月的竹简、玉册、皮卷被一一小心翼翼地请出。礼部尚书亲自在此督阵,他召集了帝国最为博学、堪称活化石的史学大儒、数位精通各地古老传说和部落祭祀仪轨的民俗学者,甚至还有几位精神力异常、能够模糊感应并与《战魂录》中零星上古记载产生共鸣的魂修。他们的任务,堪称大海捞针——从浩如烟海、甚至时常互相矛盾的神话碎片、地方志异、古老歌谣中,剥离出关于人族文明起源的共同记忆与基因烙印,为“华夏祖神”这一概念寻找坚实的历史锚点与令人信服的精神依归。
巨大的长条书案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古老载体,学者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凝神沉思。
“《山海古纪》残卷有载:‘有神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使民告别蛮荒;‘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佑民得以安居;‘神农氏尝百草,播百谷’,解民疾病饥馑……此等记载,或许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神只或祖先,更像是先民筚路蓝缕、开创文明伟大历程的集体象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捻须沉吟,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不错,”另一位专注于地方传说的学者补充道,“纵观帝国南北,多个古老部落的传承史诗中,皆有一个共通点:对‘龙’图腾的崇拜,以及对一位教导‘农耕’、掌管‘雨水’的庇护者形象的模糊记忆,虽在各地说法名号各异,或为‘句芒’,或为‘应龙’,但其核心功绩——赐予生机、守护繁衍,却有惊人的相通之处。”
一位闭目感应许久的魂修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空灵:“《战魂录》反馈的信息虽破碎模糊,如同雾里看花,但其指向性却异常明确——它指引我们望向一个更为久远、超越了现有文字记载的时空,那里有一个所有青阳子民血脉与文化共同的源头。其精神内核,可概括为‘自强不息’的奋斗、‘厚德载物’的包容、以及‘守护家园’的不屈。”
经过无数次的争论、考证、提炼与精神感应,一个逐渐清晰、立体且富有包容性的形象被勾勒出来:“华夏祖神”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的神只或人格化的祖先,而是所有在漫长岁月长河中,为人族文明开辟道路、奠定生存基石、抵御自然与外界灾祸的先贤、英烈、智慧者们集体精神的高度凝聚与象征!祂代表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明意志,是勇毅、智慧、开拓、坚韧与守护等一切美好品格的集合体,是文明之火最初的点燃者与永恒的传承者。
在礼部正堂举行的最高级别议事会议上,关于如何最终定义并阐释“祖神”的讨论正在进行。气氛庄重而严肃。
“陛下,诸位同僚,”一位主持此次考据整合工作的老学士,代表着学术团队陈述结论,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臣等以为,‘祖神’之真正意义,在于其高度的象征性与精神性。我等所要确立并引导万民祭拜的,绝非冰冷的泥塑木雕,而是那种自远古以来便流淌在我等人族血脉中的开创精神与守护意志!其首要目的,在于凝聚‘同为青阳人,共护青阳土’的至高认同感,而非引发对某一具体偶像的盲目崇拜或排他性信仰。唯有如此,方能在帝国广阔的疆域内实现兼容并蓄,最大程度地减少来自地方和宗族的本能抵触。”
林浩端坐于上首,静静地听着这份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汇报,眼中露出深思的神色。这个方向完全符合他的预期与要求。信仰,对于如今的青阳而言,需要的是一种向内凝聚力量、激发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