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参观,考察(4 / 10)

加入书签

他也见过,比如汝瓷:故宫、景德镇、汝州陶研所,以及河博都仿制过。

    但能仿这么快的,他真的没见过。哪怕如吴晖所说:并非百分之百复原,还要差一点,顶多百分之九十。

    依旧拿汝瓷举例:1987年,宝丰清凉寺(北宋汝官窑遗址)发现部分汝瓷残器,并玛瑙矿脉与原矿釉土,河博正式破解汝瓷胎釉配方。

    但直到2004年,河博才基本实现釉色稳定,使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林思成用了多久?

    四个月?

    更或是,一个月?

    “配方好说,无非就是依样画葫芦,照着化验结果推导,再寻找合适的瓷土,找不到就配……但固相反应(釉层结晶)、火控技术呢?”

    刘书贤越想,就越觉得不可思议,“不知道窑炉的具体结构,就只能靠猜。但不可能只试烧了四五次,就蒙到百分之九十的程度?”

    不夸张:成功的概率比花两块中五百万还要低。

    要说林思成是碰运气蒙对的,那还搞什么研究,买彩票不更香?

    吴晖言简意赅:“他抄的!”

    啥?

    刘司长一脸古怪:“他咋抄?”

    河津窑没发掘,宋代湖田影青瓷窑址早被元、明、清三朝破坏的干干净净,他能从哪里抄?

    吴晖叹了口气:我要说林思成不但胡抄、还乱凑,还是当着我的面胡抄乱凑,司长会不会骂人?

    “虽然河津窑没发掘,湖田影青窑也不复存在,但明代甜白釉、明清时期的德化白、以及清代薄胎瓷遗址却保存的相当完整。林思成根据这些瓷器的火窑结构推导了一下,模拟了河津窑和影青瓷窑的模型……”

    吴晖平铺直叙,但刘司长和孙嘉木就跟听神话一样:从来没听说过,把好几种类型的窑窑拼一块,来推导新发现瓷器的窑炉结构的?

    好久,刘书贤回过头:“老孙,这么搞研究的,你见过没有?”

    孙嘉木头摇的波浪鼓一样:别说见,他听都没听过。

    甜白釉用的葫芦窑,德化白明代用的是阶梯窑,清代用的是鸡笼窑,清代薄胎瓷则用的是镇窑(蛋形窑)……说直白点,这几种,压根就不是一个东西。

    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内部结构更不同。

    当然,肯定有关联性,不然烧不出同类型的瓷器。但问题是,构成因素那么多,谁知道导致关联性的是哪一部分?

    所以,就算是照着抄,你能抄出来个什么?何况还是胡乱拼凑?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