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朱头五铢(3 / 4)

加入书签

志都教不了的学生,她怎么可能不好奇?

    再说了,以后只要是能碰到林思成的场合,就肯定能碰到王齐志,还能一直躲着?

    做了好一阵的心理建设,任秋玉咬了咬牙:“去!”

    随后,两人磨磨蹭蹭的到了长案边。

    不锈刚的长案,一米多宽,近两米长,四周围着挡板,像一口倒扣过来的箱子。

    里面全是铜钱。

    林思成问质检员要了三双手套,给黄智峰和王齐志各递了一双。

    王齐志原本不爱戴,但自从认识林思成之后,在潜移默化中,好多不好的习惯都慢慢的改了过来。

    三两下戴好,三个男人头对头的凑一块,不停的扒拉。

    “不是……这里面,怎么还有假的?”

    黄智峰“哈”的一声,往前一递,“看?”

    七八枚铜钱,黑中透绿,锈迹倒是挺自然。

    再看币型特征,应该是武帝时的三官五铢,时间倒能对得上,但过于规整。

    更关键在于,七八枚钱基本一模一样,连因流通而磨损的痕迹都在同一处。

    这一看,就是现代仿的。

    “估计是端了贩铜钱的窝点,然后一股脑的收了回来!”林思成看了看:“像是机器造模,然后用失蜡法铸的。”

    黄智峰和王齐志瞅了一眼,齐齐的点头。

    失蜡法春秋时就有,优点是纹饰细腻,缺点是一模一器。如果古代用失蜡法铸铜钱,工匠早累死了。

    放到现代当然很简单:找枚真钱用电脑铸模,分分钟就能铸几十上百。然后按照古币的合金比例,再用古法翻铸。所以才会出现这种钱看着极真,却有好多同胞胎的现像。

    如果不放在一块,而是单个卖,行家也照样打眼。

    “那锈呢?”吴琳站在后面瞅了瞅,“怎么仿?”

    林思成不假思索:“先用火烧,形成黑色的氧化铜,再用醋和泥裹住铜钱,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

    吴琳点点头:这小孩确实挺懂。

    继续拔拉,翻了一阵,林思成拿起一枚:“老师,你看!”

    王齐志接过来,瞅了好一阵,眼睛“噌”的一亮:朱头五铢?

    这是正儿八经的错版币。

    西汉昭帝初,因实行平推法(类似计划经济),导致物价飞涨,不得不加大铸钱的力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