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京华传急报江南定良策(2 / 3)
p>“但说无妨。”
杨晨铭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神色淡然。
“是。”
林蔚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入春以来,黄河中下游连日暴雨,水位暴涨,多处堤坝已现险情。
据八百里加急军报,河南、山东两地已有十余县被淹,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工部尚书已亲赴前线督工,但形势……不容乐观。
朝中虽有开仓放粮之议,但灾民甚众,恐是杯水车薪。
更有人提议,为保京城与运河要道,或需‘弃车保帅’,掘开次要河段,引水分洪,如此一来,便又有数万顷良田将被淹没。”
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院落。
小杨安之虽听不太懂,却也感受到了气氛的沉重,乖巧地不再作声。
江谢爱的眉头紧紧蹙起。
前世今生,她见过太多因天灾而引的人祸。
饥荒、瘟疫、民变……往往一场大水,便能动摇国本。
杨晨铭放下茶杯,目光锐利如剑:“掘堤分洪,乃是下下之策。
淹了农田,来年百姓何以为食?届时饥民四起,其祸更甚于洪水。
前线督工的是谁?可有能力?”
“是工部尚书宋敬之。
此人有治水之才,为人也还算清廉,但……性格过于刚愎,听不进旁人意见。
且此次水势之大,远往年,他亦是心力交瘁,已向朝廷上书,言称若三日内雨势不止,便不得不行分洪之策。”
林蔚答道,言语间满是忧虑。
江谢爱沉吟片刻,问道:“商盟在河南、山东可有大仓?”
林蔚一愣,随即答道:“有。
商盟粮仓遍布天下,两地皆有大型米仓,存粮充足。
只是……朝廷尚未下令,商盟不敢擅自开仓放粮,恐引非议。”
“非议?”
江谢爱轻哼一声,“人命关天,何来非议?林大人,你即刻修书一封,以我的名义,传令商盟总执事。
命他立刻组织人手,在两地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所需银两、粮食,先从商盟账上支取,事后我自会与念江说明。
另外,让商盟利用其水路网络,将南方的药材、干净衣物、帐篷等物,星夜运往灾区。
瘟疫往往随水灾而至,须防患于未然。”
她的语不快,但字字清晰,条理分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蔚听得心神俱震,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位在朝堂上舌战群儒、在战场上调度千军的江县主。
他立刻起身,恭敬应道:“是!
臣回去立刻办理!”
“等等。”
杨晨铭开口了,“光有赈济,只是治标不治本。
水患不除,灾情只会愈演愈烈。”
他站起身,走到院中那幅悬挂的江山舆图前,目光凝视着黄河流域。
“林蔚,你回去告诉念江,立刻传旨,命宋敬之暂缓分洪。
同时,从各地调集精壮民夫,星夜驰援。
治水之要,在于‘疏’而非‘堵’。”
他的手指在图上缓缓划过,“你让宋敬之勘察地形,寻找下游地势低洼之处,开挖新的泄洪河道,将洪水引入无人居住的沼泽洼地。
此法虽工程浩大,却可一劳永逸,保两岸百年安宁。”
“这……”
林蔚面露难色,“开挖新河,非一日之功。
恐远水难解近渴。”
“所以,还需一计,为开挖新河争取时间。”
杨晨铭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黄河泥沙淤积,是其为患根源。
你让念江下旨,征用沿岸所有商盟的货船,改装成‘浚泥船’。
船上安装巨石与铁网,顺流而下,利用水流冲击,搅动河床泥沙,使其随水流冲入大海。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