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雨打桃枝藏旧影(2 / 3)

加入书签

他轻声问。

江谢爱点头,指尖划过账册上“苏文彬”

的名字:“前世我死前,曾听杨子轩提过‘苏先生’,当时以为是苏明远,如今看来,怕是苏文彬。

他藏得这样深,若不是清理老宅,怕是要成为后患。”

杨晨铭将她揽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顶:“都过去了。

如今我们找到他的藏货,既解了水患之困,又除了隐患,也算圆满。”

他顿了顿,又道,“影卫还查到,苏文彬当年曾派人去西北,似乎与漠北的某个部落有往来,只是线索断了。”

这话让江谢爱心头一凛,正要追问,院外传来孩童的笑声。

只见杨念江的长子杨承佑牵着个穿锦袍的小男孩跑进来,两人都淋得有些湿,手里各举着一枝带雨的桃花。

“祖父!

祖母!

赵珩弟弟来了!”

那穿锦袍的男孩是永熙帝的长子赵珩,刚被派来江南游学,今日特意来探望他们。

他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小脸上满是兴奋:“皇祖父让孙儿带话,说等水患平息,便来江南陪祖父祖母看桃花。”

江谢爱笑着拉过两个孩子,让侍女带他们去换衣服。

杨晨铭看着赵珩的背影,若有所思:“永熙让赵珩来江南,怕是不只是游学那么简单。

这孩子自幼对水利感兴趣,说不定是想让他跟着学学。”

果然,晚膳时赵珩便捧着永熙帝的手书问起黄河治理的事,小小年纪条理清晰,竟能提出“分洪与灌溉结合”

的想法。

江谢爱很是惊喜,取出自己当年治理江南水患时画的图纸给他看,赵珩看得目不转睛,连饭都忘了吃。

夜深人静时,杨晨铭正在书房整理给李策的书信,江谢爱端着一碗莲子羹走进来。

“你看赵珩那孩子,对水利的兴趣比对诗书浓多了。”

她将碗放在他手边,“永熙这是有意让他将来管民生啊。”

杨晨铭接过碗,舀了一勺莲子羹,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取出一枚玉佩。

玉佩是羊脂白玉雕成的,上面刻着个“归”

字,正是白天影卫在苏文彬密窖里找到的。

“你看这个,”

他将玉佩递给江谢爱,“苏氏的玉佩多刻‘苏’字或‘安’字,这个‘归’字很特别。”

江谢爱摩挲着玉佩,忽然觉得这雕工有些眼熟。

她翻出自己的饰盒,取出当年太后还给她的“苏氏玉佩”

,两相对比,雕工如出一辙。

“这是同一位玉匠的手艺,而且……”

她仔细看着“归”

字的纹路,“这纹路里藏着个‘漠’字,苏文彬当年联系的,怕是漠北的归雁部。”

归雁部是漠北的一个小部落,当年杨晨铭北境平叛时,曾与他们有过交集,后来便销声匿迹了。

杨晨铭脸色沉了下来:“苏文彬囤积粮草,又联系归雁部,怕是想在水患时作乱。”

他提笔在给永熙帝的信后又加了一句:“漠北归雁部需严防,可命北境守军暗中巡查。”

江谢爱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白天写回忆录时的瓶颈。

她走到案边,提笔在“苏明远”

的名字旁写了“苏文彬”

和“归雁部”

,然后笑道:“这下,苏氏旧案的线索总算清晰了。”

杨晨铭放下笔,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着她的肩窝:“等水患平息,我们便去邙山看看。

苏文彬的密窖里或许还有其他线索,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映出腕间相扣的平安扣。

第二日清晨,影卫将书信送走后,赵珩便拉着杨承佑来请教水利图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